中國歷史上四大「錯」字 「錯」得令人拍手叫絕
【大紀元2018年05月17日訊】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錯」字,錯得巧,錯得妙,錯得令人拍手叫絕。如今這些著名的「錯」字都在風景名勝處,有幸遊歷至此,不妨留心觀察,既知其理,難免會心一笑,更添趣味。
天下第一「錯」字——「避」
天下第一「錯」字乃是由皇帝親筆手書的。在承德避暑山莊正宮內午門上方,懸掛著一塊匾額,匾的四周環繞鎏金銅龍浮雕,藍色匾心有四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避暑山莊」。
可是一眼看去就會發現,「避」字右邊的「辛」下部多寫了一橫。此字是康熙親筆御書,題寫於康熙五十年。
現代人的說法是,康熙皇帝多寫了一橫,臣僚們應該當即看出來了。但皇帝是金口玉言,誰也不敢提醒皇帝寫錯,結果就造就了這天下第一「錯」字。
其實「避」字寫三橫,並非康熙皇帝獨一家。最早出現在篆書、隸書中,常見於北魏、唐代的書法作品中。史書記載康熙皇帝精通四書五經,還對篆隸有所涉獵,因而這個「避」字是採用了篆隸的寫法。另外,唐代楷書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使用的也是三橫的「辛」。
話說到此,捎帶一提,自中共掌權後,推行簡化字。中國傳統的正體字,漸漸不被人知,如今只有台灣等地使用正體字。另外,用心於書法的文人雅士,才會熟知這些不常被現代人使用的古體字。
最有善心的「錯」字——「魚」
西湖有十景,「花港觀魚」是其中之一,康熙皇帝為此景御筆題寫了一塊「花港觀魚」的石碑。碑上的正體「魚」字下的四點少了一點,變成了三點。據說康熙是「有意寫錯」。
康熙信佛,心懷慈悲,有好生之德。題字時他想「魚」字下面有四個點,四點代表「火」,魚在火上烤,還能活嗎?於是有意少寫了一點,三點成「水」,這樣魚便能在湖中暢游,瀟灑地活了。
事實上,除了讚揚康熙皇帝的仁愛之心外,魚字在書法作品中,寫成三點極為常見。在書法中為達到行文流暢,多寫一點或少一點,都不足為奇,這也是漢字的妙處和文人墨客的雅趣。
最具哲理的「錯」字——「流」
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是北宋文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靜,憑欄遠眺江南諸山,恰與視線相平。「遠山來與此堂平」,故稱「平山堂」。
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歐陽修所作。
「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有兩個錯字:「流」字少一點,而「在」字多一點。
據說,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揚州留下不少韻事。
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
這兩處「錯」字與「花港觀魚」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書寫的過程中也帶進了暗喻。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富」
山東曲阜孔府,可以說是天下最有文化的地方,但遊人到孔府,未進大門便能看到特別明顯的兩大錯字。
孔府大門正上方懸掛著一塊藍底金字「聖府」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是這樣寫:「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
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再看看下聯中,也有一個字寫得極不規範:「章」字下面的一豎通到了上面。
據說孔府這兩個「錯」字是神來之筆,係仙人指點。在孔子第42代孫孔光嗣成親那一天,恰有神仙路過,碰到了府前影壁上寫的「富」字。神仙把「富」字上的一點抹去了,孔家怪之,神仙道出了玄機,稱孔家不宜過富,要「去一點」。
據悉,這兩個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
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分,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拍手叫絕。
據考證,這兩個字表達特殊寓意的寫法古已有之,並非錯字,屬於異體字的範疇。
明末閔齊伋所著《六書通》記載了大量的字形變化,在字形演變網站上查詢這兩個字,可以看到富字無頭、章字通天廣泛存在於古文當中。
——轉自新唐人電視台
改寫:喬安娜,影片製作:李熙容,責任編輯:姜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