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節氣典故】立夏之日 天地始交萬物並秀

時序進入了夏季,習慣上,人們將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中醫認爲,夏季心陽旺盛,隨著夏日氣溫升高後,人易煩躁不安,機體免疫功能也較爲低下,因此,要順應節氣的這種變化,保養心臟,做好「精神養生」;而夏季飲食則強調五苦,因爲夏天多吃「苦」味的食物有利於五臟六腑的五行運作。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4409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8年05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導)「斗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今年5月5日21時25分,太陽到達黃經45度為立夏,預示著季節的交替,告別春天,迎來夏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這裡的「假」,即「大」的意思。立夏是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

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農諺說:「立夏看夏」、「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春爭日,夏爭時」,農事安排春光寶貴,夏時如金。只有把握農時,辛勤勞動,努力耕耘,才能豐衣足食。

《逸周書‧時訓解》云:「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立夏的三候:首先聽到青蛙在田間的嗚叫聲,然後看到蚯蚓掘土,再後王瓜的蔓藤開始快速攀爬生長。

古代帝王如何過立夏

古人敬天信神,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禮記‧月令》中說:「立夏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於南郊。還反,行賞、封諸侯,慶賜遂行,無不欣說。」古代帝王在立夏這天帶領文武百官到南郊去迎夏。

為何迎夏要去南郊?據《後漢書‧志‧祭祀中》中記載:「立夏之日,迎夏於南郊,祭赤帝祝融。車旗服飾皆赤。」赤帝祝融是夏神,是神農氏的輔佐神。據《山海經》記載,祝融的居所是南方的盡頭,是他傳下火種,教人類使用火的方法。

由於祝融是赤帝,所以君臣一律身著朱色禮服,佩帶朱色玉飾,乘坐赤色馬匹和朱紅色的車子,連車子的旗幟也是朱紅色的。

此外,帝王還有立夏「賜冰」的儀式。明朝劉侗在《帝京景物略》中這樣記載:「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可見在明代,一到立夏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官員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塊,切割分開,由皇帝賞賜給官員。其實,皇帝立夏賜冰,並非起於明代,據當代作家洪亮《璇璣詞》中考證,兩宋時期皇帝立夏賜冰給群臣就已經成為一項慣例和習俗。

帝王有立夏「賜冰」的儀式。(Fotolia)

據《夏小正》記載,在賜冰之前,還有獻牲(羊)祭祀的儀式。有學者介紹,中國古代藏冰、用冰,至少可以上溯到西周時期,後來的朝代也都設有專職官員與機構管理,從貯存冰塊到開啟冰窖,都有一定的時間與儀式。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記載「京師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門例有賜冰。屆時由工部頒給冰票,自行領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清代官府在立夏暑伏時節,按官階發給冰票,憑票領取。清代的紫禁城內就曾設冰窖5座,藏冰近3萬塊,從黃曆5月1日啟用,到7月20日止,冰塊差不多都分發光時,也準備要迎接立秋了。

民間如何過立夏

1. 立夏蛋。俗話說「立夏胸掛蛋,孩子不疰(zhù,ㄓㄨˋ)夏」。疰夏是夏日常見的癥狀,患者多腹漲厭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立夏這日,人們煮好雞蛋,有的地方還特地用紅茶或核桃殼煮蛋,稱「立夏蛋」。將蛋放入用彩線編織的蛋套中,或掛在孩子胸前,或掛在帳子上。小孩子們喜歡以鬥蛋為戲,以蛋殼堅硬不碎為贏。

白煮蛋。(Fotolia)

2. 秤人。《甯國縣誌》記:「立夏。以秤秤人體輕重,免除疾病,所謂不怯夏也。」據說這一天秤了體重之後,可免疰夏,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吃完立夏飯後,在橫梁上掛一杆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

3. 戒坐戶檻。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縣誌》中記載:「立夏日,取筍莧為羹,相戒毋坐門檻,毋晝寢,謂愁夏多倦病也。」意思是說如果這天坐門檻,夏天裡會疲倦多病。清光緒八年《嘉定縣誌》:「夏至日,秤人,云不疰夏,戒坐戶檻。」清代《浪跡續談》曰:「杭州人謂自立夏多疾者為疰夏。」

4. 厭祟避蛇。清乾隆元年《雲南通志》載,立夏之日,「插皂莢枝、紅花於戶,以厭祟;圍灰牆腳以避蛇。」四月立夏,按地支紀月,四月為巳(蛇)。立夏日,門上插皂莢樹枝和紅花,含有黑、紅之義。按照五行,黑為水,紅為火,希望通過兩者相互制約,達到一種平衡。古人不僅用皂莢去污,還以皂莢入藥,認為它具有殺蟲功能。將它當做厭祟之物,也著眼於除穢驅邪。

5. 吃五色飯。舊時,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飯」,稱作立夏飯。

各種豆類。(Fotolia)

6. 吃軟菜。南方有些地方有立夏吃軟菜的習俗,軟菜即君踏菜,呈淡綠色,葉面光滑油亮,是立夏前後的時令蔬菜。據說吃後夏天不會生痱子,皮膚會像軟菜一樣光滑。

其實立夏日的種種習俗大部分與預防疾病有關。夏季炎熱,有些人不能適應氣候,吃不好,睡不好,一到暑季人就瘦下來,南方稱此為疰夏,北方有「苦夏」或「枯夏」之說。由此可見,古人極為重視如何好好度過夏天。

立夏養心

在這季節交替之時,人們需要調整自身以適應自然的變化,懂得養生。俗話說:「立夏養好心,無病一身輕。」這個時間正是保養心氣最重要的一個時節。

台灣中醫師吳明珠說,四季中夏天屬火,火氣通於心,加上氣候炎熱,汗液外洩,易耗傷心氣,令人煩躁不安,故立夏養生要注意養心。中醫所說的「心」,除了心臟外,還包括心理因素。因此,夏季養生莫若養性,保持淡泊寧靜的心境,避免心火內生,這對夏季養生極為重要,所謂「心靜自然涼」。

心靜自然涼。(Fotolia)

吳明珠說,養心,就要靜養。早睡早起,避免大量出汗,「汗」出傷陽。在飲食方面,宜堅持「增酸減苦、補腎助肝、調養胃氣」的原則,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粗糧。平時可多吃魚、雞、瘦肉、豆類、芝麻、洋蔥、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楊梅、香瓜、桃、木瓜、番茄等;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少吃過鹹的食物,如鹹魚、鹹菜等。

而運動她建議可多做靜態活動,如繪畫、釣魚、書法、下棋、種花等,陶冶性情。#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黃曆十二月節、第二十三個節氣小寒。小寒大寒節氣中,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時節,小寒養生要點為何?古人從禽鳥身上觀察到小寒的物候現象。小寒有哪些相關的節氣典故呢?臘月祭祀、臘八粥源遠流長,二十四花信風從小寒開始吹襲,冰天雪梅,梅花領群芳……
  • 大寒是一年二十四節氣中最後一個。農諺中有一句「大寒過年」。大寒,冬春正交替,人間準備過年。「臘八祭神告歲成」是古代過年民俗中領頭的節目。清代自入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簷下,書寫春聯,硯台翰墨磨出飄香的年味……
  • 命理學家認為生肖應該跟節氣走,從立春算起,也就是2018年2月4日05時28分後出生的孩子屬狗。
  •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立春之後,太陽到達黃經330度的位置是為雨水。雨水本來是指冰雪融化成水。雨水時節,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草木萌生。
  •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此時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冬眠的昆蟲,草木也競相舒展。今年的驚蟄是3月5日23:28。
  • 今天春分,在凌晨00:15之時,太陽直射地球赤道,晝夜等長,陰陽各半,此後北半球晝漸長。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至於中春之月,陽在正東,陰在正西,謂之春分。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
  • 春分節氣後到來的是「清明」,此時清淨明潔之氣象,瀰布天地間,萬物欣欣向榮。我們來探索一下: 清明節的日期為何在4月4日和4月5日之間變動呢?古代的清明節也放連假嗎?作什麼活動呢?
  • 「春分」在一年中是一個很有指標性的節氣,在生命過程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精神象徵。中國的節氣「春分」指示新生、誕生的含意;西方的逾越節、復活節的時間也都在此時節。東西方文化對生命的理解在春分時節展現了什麼妙合之處嗎?
  • 圍爐、守歲中,遠處、近處的爆竹聲此起彼落傳開來!暖風褪去柳梢冷,一夜喚回天地春!守護傳統價值的民俗,守護人心中的善,穿過除夕,正月初一的新年晨光將春天捎回大地!
  • 悠悠千載,立春帶春來!立春的精神與器物文明有哪些豐富的表現?立春養生怎麼養?我們從天人合一的視野,展開立春的豐富文化內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