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中國上演「搶人大戰」能留住人才?
【大紀元2018年04月03日訊】近日,大陸網媒上有文章如是寫道,中國「『就業難』與『用工荒』並存的局面或迎來改觀」。因為「從2017年起,以武漢、成都為首的二線城市紛紛提出用戶口、補貼留住百萬大學生的計劃,開啟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搶人大戰』」。就在去年6月,長沙、濟南、重慶等城市也緊隨其後、加入其中,「一時入局者眾」。
文章指出,如今「並非在中國首次上演」的「搶人大戰」具有兩大看點:其一、有別於過去「搶外來務工人員」,此次搶的是「高校畢業生」;其二、推行「寬鬆的戶籍新政」。第一點好理解,指的是各地「搶人」的對像只限於大學畢業生,至於第二點提到的戶籍新政,我們就得參看那張題為「10城市人才新政:送錢送戶口」的圖表了。
從圖表中「落戶政策」一欄可見,要求最高的杭州提出,「碩士及以上學歷畢業生可先落戶後就業」;其次是天津和青島,分別提出「本科及以上學歷應屆畢業生可申請或直接落戶」,而濟南、鄭州、長沙、成都、武漢、南京都相應調低了對學歷的要求,或並不僅限於「應屆畢業生」,往屆有學歷的也行。此外,成都把年齡拓寬到了45歲,而西安要求最低,「在校大學生憑學生證、身分證」就「可在線落戶」。
看的出來,這幾個城市似乎都在針對有大學學歷的、被視為「高素質」的群體刻意放開戶籍。那麼這樣做又收到了怎樣的效果呢?有數據顯示,「2017年,大學生留漢人數達到了30萬,是上一年的三倍;(新增)14萬大學生在武漢落戶,是上一年的近10倍」;「短短3天時間,西安遷入戶口就達1.5萬人,而去年西安全年的落戶總量才20萬人」。
從這些數據來看,大量的畢業生的確被妥善解決了戶口問題。然而大學生們卻很清楚,如果找到了鐵飯碗、金飯碗,戶口還是一個問題嗎?要知道,目前在中國,由於資源被權貴壟斷,那些無爹可拼的大學生基本就與鐵飯碗、金飯碗有緣而無份。對他們來說,能不能找到飯碗、靠自食其力生存下去,這才是最大的問題。從近年來,媒體一直在報道大學畢業生「慢就業」、「畢業即失業」的生存狀態就可見一斑。
除了好的就業機會被壟斷之外,能支付高薪酬的產業或公司,也只扎堆於那幾個一線、重點城市。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在北京從事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人月平均工資是14210元,而在武漢僅為7933元」;「更何況,有些知名公司只開在北上廣深這幾個一線城市」。
可見,就業難、薪資低這兩項擺在大學生面前的生存難題,決不是靠落戶就能解決的。政府並非意識不到這一現實難題,只是優先為官員家屬及裙帶安排就業的政府,根本就不可能將工作機會公平的擺在全民面前,從而真正幫大學生解決就業問題。
在失業率持續高漲、社會矛盾不斷被激化的情況下,中共政府大抵不希望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最終意識到,自己「畢業即失業」的狀態原來與鐵飯碗、金飯碗等一切優勢資源被壟斷有關。為了穩住大學生隨時都可能爆發的不安情緒,政府只能忙不迭的推行這個被冠以「人才」之名的懷柔政策。在各地瘋「搶」的狀態下,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或許能獲得些許「備受重視」的心理安慰吧!
此外,另有人指出,在「搶人大戰」中,「人才標準一降再降」;加之「在樓市嚴控的環境中,用補貼的方式吸引落戶者購房,看起來更像是針對特定人群的定向限購鬆綁」。可見,有人也認為,政府不會「無事獻殷情」。准入門檻被降低,其實是為了把人招來「去庫存」的。如果政府真有此打算,那就跑不出一個滿盤皆輸的結局去。
在地方「保護主義」相比北上廣深,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情況下,大量的只能淪落為「低層次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能加入「去庫存」的行列?除非政府能把房價調至普通老百姓可承受的水平,否則就是天方夜譚。
無論怎麼看,這個「搶人大戰」都讓人覺得夠「坑爹」的。大學生們不上當還好,一旦被誆入彀中,後悔莫及的除了他們,恐怕還有當地政府。有文章顯示,「受經濟機會驅動的外來就業人口不會產生額外的財政負擔」,但「大量非就業人口落戶有可能帶來問題」。按照這樣的因果關係,那幾個提出「先落戶後就業」、憑學歷就「可直接落戶」,又或者還沒畢業就可落戶的城市主政官們,難道不是在給自己挖坑?
與此同時,還有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已達81347萬,但城鎮戶籍人口不到59000萬,這意味著有兩億多人雖為城市建設做出了貢獻,卻無法享受到市民待遇」。我們不禁要問,政府能狠下心、不給這兩億多已經為財政做出過貢獻的人上戶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看著那些沒畢業的大學生都能落戶,這撥人又是否會心生不安和不平,成為新的社會不穩定因素呢?如此看來,這個「搶人大戰」連「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都不是了,而是頭疼醫腳、腳疼醫頭,徹底給弄擰巴了。#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