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義:中國鋁業到秘魯立地成佛
【大紀元2018年03月07日訊】十年前,我寫過一篇文章:《為什麼跨國公司一到中國就污染? 》。一個中國環保機構在收集整理污染企業名單時,意外發現有許多跨國公司也赫然在冊。在一般人印像中,國外的企業相當重視環保,怎麼到了中國就變了呢? 《參考消息》的子報《國際先驅論壇報》在報導中寫道:「環境污染已成中國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跨國公司在其中也扮演了極不光彩的角色。……一個值得玩味的細節是,大部分上了名單的跨國公司,在本國都擁有良好的聲譽,保護環境甚至已成了這些企業的競爭優勢之一。但到了中國,卻因環保問題廣受詬病,真的是『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為枳』嗎?個別跨國公司看來已經深諳這個中國古代的典故。『我們的鄰居比我們還差』,已經成了它們堂而皇之的藉口和理由。」 ——這個典故用得好,同樣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跟生長在淮河以北味道就變了。「南橘北枳」的典故緣自春秋時期的一段故事:齊國的重臣晏嬰出使楚國,楚王令人把一個盜賊拉到迎賓宴會上,說是齊國人。問晏嬰說:是不是你們齊國人生來就喜歡偷盜?晏嬰就說了「南橘北枳」那句著名的話,然後解釋道:為什麼會這樣呢?水土異也。人出生於齊國不盜,到了楚國就盜,豈不是因為楚國的水土把好人變成盜賊了嗎!
時至今日,中國的企業也紛紛走出國門,跑到非洲、南美投資建廠,這個「南橘北枳」的效應也起了作用。原來在中國野蠻污染的企業,到了大洋彼岸竟然變乖了。比如,中國鋁業去南美秘魯開採銅礦,表現之好令人難以相信。首先,不帶一個中國工人,一萬多就業機會全部提供給當地人。此外,還「好吃好招待」,給當地工人提供帶洗澡間帶電視的單人房間,職工食堂有燒雞、炸雞、菜花、玉米、點心、水果。還有娛樂設施、醫療團隊。據中鋁秘魯公司副總裁介紹,一萬多人的大礦區,平均每人每天要吃一隻雞,「光是這一萬多隻雞就為周邊的居民提供了很多就業機會。」無微而不至,想得多周到啊!
據騰訊評論刊載的《中資企業在秘魯為何不敢亂污染》報導,中鋁收購了這個銅礦以來,連續數年沒正式產出一噸銅。原因何在?要搞好與當地的關係。為保護環境,保護水源,在一滴污水未排放的情況下,先期投入5,000多萬美元,用兩年時間建了一座現代化的汙水處理廠,為社區拓寬供水管道。當地原來是一個骯髒破敗的小鎮,居民住的是土房,使用公共的水龍頭和廁所。為了取得「土著」對銅礦的支持,中鋁居然斥資2億多美元,建了一座現代化新城。自來水、淋浴、馬桶、醫院、教堂、市場、小學、托兒所、警察局、市政廳、遊樂園、殘障通道、公共垃圾箱、還建了一座可容納5,000人的多功能體育館。遷入的家庭將擁有房屋的產權,不是僅有幾十年的居住權。如此盡善盡美,又斥資5,000萬美元的搬遷費。 ——以一個正常人的邏輯來看,這簡直是獻媚討好了。
為什麼? ——中資企業的國際名聲已經被自己搞壞了。在此之前,一些中國商人到迦納開採黃金,無視迦納政府的法規,破壞了當地受保護的森林及可哥農場,並污染了河川,遭到迦納政府嚴厲打擊。被驅逐出境的中國人達4,500之多。中國鋁業顯然吸取了此類教訓,開始放下身段。中鋁秘魯公司負責人說:「我們希望有一個好結果。」
那末,結果好嗎?似乎不那麼美好。儘管中鋁前期投入如此巨大,但當地居民並不滿足於住進新城,還要求3億美元的補償。除此,他們還要工作保障、教育計畫以及銅礦的股份。中鋁在試產階段露出了污染的苗頭,收到環保部門禁令,立即乖乖停止生產。想當初,中鋁在國內何等囂張:他們不僅拒不執行環保部門要求公開污染物資訊的指令,在「限期整改」期間還是照樣污染。渡過了海洋,他們就立地成佛了。
看到這個報導,中國的線民便炸了。跟帖將近1萬,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咒駡:
「媽的,在生你養你的祖國,就被污染得遍體鱗傷!」
「這幫孫子,在國內那麼蠻橫,說到底全是政府給縱容的!」
「他媽的!還好吃好喝帶單間浴室!在國內你愛吃不吃的地溝油大鍋飯,愛住不住的窩棚集體宿舍,還他媽一個勁兒壓榨工資、污染環境!」
「尼瑪,真的無語,只會坑自己人,拿著在中國撈的血淚錢去國外搞環保。媽的,你們在國內的污染,誰為你們買單?在國外你們怎麼不動用員警、城管和黑社會呢?」
「中鋁是中國國企一個典型、在國內靠壟斷壓榨國民的血汗錢、破壞國內的環境、去國外當土豪做孫子、這些都是大領導以這些項目來洗黑錢、國家領導人是心知肚明的也是一夥的!中國無藥可治!」
罵人不好,但不罵就連最起碼的道義感都沒有了。有一位叫「中菲」的人說到了點上:「因為秘魯人是土地真正的主人,而中國人只是土地的租戶……」
讓我們來算個粗略的賬:
建新城一座:2·17億美元;
建汙水處理廠一座:5,000多萬美元;
搬遷費:5,000多萬美元;
再加上其他未說明的前期投入,共計15億美元。
相比之下,中鋁購買秘魯特羅莫克銅礦採礦權不過也就花了8億多美元。
——賠本的買賣沒人做。那麼是否意味著,即便花兩倍于購買採礦權的錢用於善待環境與民眾,這個買賣還能有賺?想一想他們在國內的作為,那真是敲骨吸髓!
【附錄】
在秘魯遭民眾武力襲擊的紫金礦業集團公司
紫金礦業集團是中國最大的金礦企業,現在已做成世界級別的特大採金企業。但在中國,這家企業最出名的還不是它的實力,而是劣跡斑斑、接連不斷的重大污染事故。照理說,紫金礦業財大氣粗,拿出些錢來防治污染並非難事。在一次重大污染事故發生之後,全國群起而攻,其董事長陳景河承認污染本可避免,「也就幾個億的投資,但太晚了。」陳董事長的這個態度很好,但真實的情形是諱莫如深的——紫金礦業已經向地方政府支付了「環境破壞豁免權」,或者說已經買過保險了。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曹開虎披露,這種豁免權主要靠兩種方式「買來」:其一是直接向地方政府和官員出讓股份。當地許多官員皆或多或少持有紫金礦業股份,最典型者為前上杭縣副縣長鄭某,辭職轉任紫金礦業監事,不到三年,又重返官場。就在他重返官場的前一天,「受讓」了紫金礦業100萬股股份。其二,為官員養老「做貢獻」。上杭縣大量退休官員都被紫金礦業委以閒職,領取十幾萬到幾十萬「年薪」。這個長長的名單中,甚至還有省級、國家級官員。記者分析道:
一家企業,最大的算計就是成本收益帳。理論上,如果改善環保要支出的費用小於購買「環境破環豁免權」的支出,那麼企業就會把錢投入到改善環保中。按陳景河的說法,改善環保「也就幾個億的投資」,這筆錢大概不會大於收買官員的支出,理論上紫金礦業應該選擇改善環保才對。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為什麼呢?因為收買成本是「剛性」的,是你必須掏的錢,既然這筆錢無論如何得掏……所以即便是有心改善環保的企業,都會被這個剛性成本逼得只能選擇去破壞環境。
細查紫金礦業由官辦到官民合辦的過程,與地方官員之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是有歷史原因的,但也沒理由排除花錢買保險的心理。是無奈也好,是深謀遠慮也好,反正這些保險費沒有白花。紫金礦業的權勢越來越大,小小的縣市環保局,不能說話也不敢說話。紫金礦業之傲慢,甚至到了環保官員來檢查時,連啟動一下汙水處理設備應付一下也懶得動手。
就因為這些背景,紫金礦業雖不斷發生嚴重污染事故,輿論界抗議如潮,甚至環保部介入叫停,但每次都有驚無險,不了了之。相反,在洶湧的污染漩渦中,紫金礦業頂風行船,越做越大。
現在,做大了的紫金礦業開始走向世界,四處購買金礦。但他們料想不到的是,紫金礦業在秘魯遭到當地民眾阻擊。
秘魯是歷史悠久的印加帝國,現在是一個總統制議會民主國家。近年來,為了保護自己的環境,秘魯制定了《原居民或當地人的事前會商權法》和《事先磋商法》。這些法律強制性要求環境影響評估,以及與當地社區達成協議,要求採取一切措施保護土著群體生存、尊嚴和發展等諸多權利。這些法律顯然是人民意志的體現,但即便沒有這些法律,當地居民也有很多途徑阻止項目上馬。 2007年,秘魯阿雅巴卡地區的居民就自己組織了公投,最後以公投結果否決了安地斯/山區的露天採礦計畫。在公投之前,當地居民設置了示威路障。在秘魯,反對礦業開採專案的暴亂時有發生。 2009年,秘魯政府以 「為了全秘魯2,600萬人的利益」為由引入跨國公司開發亞馬遜熱帶雨林地區。當地土著印第安人擔心造成資源、生態以及文化的破壞而激烈抗爭,發展到扣押38名警察,20名警察在衝突中喪生。在秘魯投資開採業的紫金礦業也遇到了麻煩,其主管坦言:「一切皆取決於是否能夠取得社會許可,我們實在不想在充滿衝突的環境下開工。」紫金礦業、五礦和江西銅業在秘魯的情況比中鋁更為棘手,都因環保問題而陷入困境。紫金礦業還數次遭到環保組織武力襲擊。首鋼集團收購的秘魯鐵礦多年來經常罷工,生產陷入停滯。綜合以上種種,中國官媒稱:國內企業「走出去」已遭「警示」,秘魯的投資環境「趨於惡劣」。
所謂投資環境趨於惡劣,不過是在國內霸道慣了,出去不知如何是好罷了。當今之世,除中國和朝鮮,土地不在人民手中的國家真不多了。
看一看秘魯,再想一想中國,我們的國土和人民也太可憐了!
--原載自由亞洲電台
責任編輯:任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