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唐太宗治國智慧系列(2)

如何讓天下農民富貴 唐太宗關心民間疾苦

作者:柳笛

《論語》有句話叫「君子務本」,就是人凡事要致力於根本,才能真正做成大事。勤政愛民的唐太宗,治國安邦也講究「務本」。在他看來,國家以百姓為本,百姓以衣食為本,因此,督促和鼓勵農業發展一直是太宗所有政務的重中之重。

他曾和大臣對論,重視農事的關鍵在於不違背農時。如果國家連年征戰,大興土木,皇帝役使百姓又想不占用農時,怎麼可能做到?大臣王珪也認為,歷朝歷代的衰落,大多因為皇帝沒有合理地安定百姓。剛建立的唐朝百廢待興,卻保留了隋朝遺留的弊病,需要皇帝善始善終,鞏固國本。

太宗非常贊同,安定百姓和國家,關鍵就在於皇帝。他說:「皇帝能讓百姓休養生息,百姓就能安居樂業;皇帝只顧滿足私慾,百姓就會陷入痛苦之中。這也是我不敢任情縱慾,不斷告誡自己的原因啊!」

的確,在整個貞觀時期,太宗身上多次發生重視農事、愛民如子的感人故事。貞觀二年(628年),京城旱情嚴重,蝗蟲成災。憂心百姓的太宗走出宮門,來到田野中察看莊稼。他見蝗蟲猖獗,就撿起幾隻喝斥它們:「百姓把稻穀視為生命,你們卻把它們都吃了,你是在危害百姓啊!」

《明仇英花鳥冊.菊花蝗蟲》(國立故宮博物院)

為了杜絕蝗災,太宗像對人說話一樣告訴蝗蟲:「如果說百姓有罪過,那麼責任也只在皇帝。如果你真的有靈性,就啃噬我的心臟吧,不要再害百姓了。」說完,他就把蝗蟲吞下。隨行的臣子們大驚失色,擔心太宗患病,紛紛制止。太宗卻鎮定地說:「我只希望把災禍轉移到我身上,還怕什麼疾病呢?」果然,天子的誠心感動上天,蝗災很快結束。

三年後,到了為太子舉行加冠禮的時刻。按照陰陽家的推算,初春二月是吉時,主事大臣請求太宗在二月舉行典禮,並增加儀仗規模。太宗認為,二月正是春耕的關鍵時刻,舉行典禮將妨礙農事。說到時辰的吉凶,太宗更是不以為然,「陰陽學有禁忌,我卻不理會那一套。如果做事不顧天理道義,只追求所謂的吉時,怎麼可能求得上天的福佑?」

在太宗看來,農事是關乎百姓生存的大事,絕對不能耽誤片刻。因而他敢於打破陰陽理論,堅持將太子的典禮推遲到十月。

衣食無憂只是讓百姓解決溫飽問題,太宗常常希望賞賜天下子民,讓他們過著富裕尊貴的生活。天下人真能如太宗所願而大富大貴嗎?貞觀十六年(642年),太宗就此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

他說,皇帝是百姓的衣食父母,只要皇帝清心寡慾,不追求奢侈浮華的享受,就能造福於民。因而,太宗努力減少賦役,不去占用農耕時間,這樣百姓就能順應天時,糧食也能豐收,這就是讓百姓富裕;他還在民間重視教化,倡導禮儀謙讓的風氣,這樣年輕人尊敬長者,妻子尊敬丈夫,這就是讓百姓尊貴。

太宗一心為民,說到此,他無比憧憬地說:「如果天下真的變成這樣,我即使不聽音樂、不打獵,也樂在其中了。」(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貞觀政要》)

點閱【唐太宗治國智慧】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