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3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孟憲騰台灣南投報導)台灣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曾創造出多元豐富的森林文化與產業。然而,隨著林業政策緊縮,台灣高度依賴國外進口木料,2月的一場衛生紙搶購風波,卻讓人感受到台灣林業的重要性,更讓人思考國產林業的發展方向。
衛生紙風波 台灣林業新方向
2月傳出衛生紙即將上漲三成的不實消息,已造成民眾恐慌,大量搶購衛生紙。大賣場貨架上的衛生紙被搶購一空,馬路上出現機車滿載衛生紙的危險駕駛現象,這種異象甚至登上外媒,成為國際趣聞。
事件的起因肇源於國際紙漿價格的持續上漲,然而,卻也顯現出台灣木材原料高度依賴進口,民生物資容易受國際原料國影響的結構問題。
台大實驗林研究助理洪志遠表示,一般人雖然不居住在森林中,其實森林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目前,台灣的原木料需求九成九依賴國際進口,容易遭遇國外限制木料出口或發生突發狀況時,就會造成原物料上漲而影響民生。這些現實因素都迫使台灣必須正視林業政策調整的問題。
台灣地區森林覆蓋面積高達六成,有豐富且多樣的森林資源,進而衍生出豐富的森林產業文化。清朝時的樟腦即為台灣三大出口產品之一;日治時期更有系統地採伐林木;光復後,林業更成為重要財政來源。然而,因為環保意識抬頭,1991年起開始禁伐天然林木,人造林開採也受到限制,讓國產林業產生停滯。
保留台大實驗林 建構部落木藝文化
「高大的櫸木,謝謝您,我將要砍下您來製作槍托。希望製作出來的槍,能獵得豐盛的獵物給族人分享。」南投縣信義鄉布農族的田金城虔誠祝禱著。
田金城是望美互助合作社理事長,目前他正加入台大實驗林管理處共榮計畫中的木工車床訓練。台大實驗林協助原民取得丙級家具木工技術士證照,並成立Makaskas聯合木工坊,讓部落發展木工技藝。這樣的合作模式可以讓原民風的木藝品產生經濟效益,以達到地區經濟發展、傳統文化保存與資源共享共管的目的。
田金城說,以前部落主要是做一些原住民童玩,賣給觀光客,現在學習到卡榫的木工技藝,可以做一些小東西或蓋房子,讓木藝品展現更多的多元性。日據時代,部落中也曾經有許多木工師傅,但隨著他們的凋零,木工技術漸漸失傳,希望今後能透過聯合木工坊的木工技藝,製作出具有布農族文化的木藝品,促進觀光,帶動部落的經濟發展。
除了成立了聯合木工坊,台大實驗林還協助原住民開發食用及藥用植物,讓在地資源能形成自產自銷的產業鏈,以達到森林、社區、農業生產和諧共生、永續經營的目標。
從散步開始愛上森林 回憶鄉下木屋
台大實驗林近年來積極嘗試森林的多元應用,希望為台灣創造木文化的底蘊。實驗林管理處處長蔡明哲曾留學德國,他留學的城市弗萊堡Freiburg附近到處有森林。蔡明哲說,德國人習慣吃完飯後到森林裡面散步,感受森林的美好,森林可以提供負離子,並可開啟五感讓人舒壓。因此,人們都會熱愛森林,想要了解森林知識,這就是森林文化。有了森林文化,人們就會愛用木材,進而產生木材的產業文化。
台灣過去也擁有這樣的文化,但是現在已經式微了。蔡明哲表示,以前台灣建造房子都是就地取材,他幼年住在屏東鄉下,鄉下的屋子都是精美的木構建築。傳統建築的材料有六成以上是木構造,但是,現代建築僅有不到1%是木構造。他進一步說明,木構造建築具有就地取材的優點,也有調節溫、濕度的功能,所以有很好的居住性,這就是我們祖先的智慧。
到德國後,蔡明哲更感受到對台灣土地的感動與自己的責任。他說,在德國口試時,教授要他介紹台灣的林相。在德國,因為阿爾卑斯山的關係,樹木種子要自然傳播非常困難,所以德國只有10幾種樹種。但台灣地形高度從200公尺爬升到3,900公尺,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等環境,所以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
蔡明哲接著說,台大實驗林的林相正是台灣森林的縮影,所以,我們當然有這個義務和責任把它保存下來。實驗林的任務是讓這片森林非常的健康,有了健康的森林才有生物多樣性,才有林下經濟,才有森林療育,才有木材可以砍伐。
森林療癒基地 重啟台灣林業活泉
1991年,政府禁伐天然林,隨後人造林木容許伐採量也急速降低。台大實驗林改變營運策略,以保育為首要目標,成立很多自然教育園區,更在2014年成立森林療育基地,結合台大醫院等機構展開森林療育的科學研究,打造一個具有國際水準的療育環境。
台大實驗林一直保留木竹材培育、砍伐與製作成品的技術與能力,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宣告2017年為國產材復興元年後,蔡明哲受到很大鼓舞。他表示,實驗林靠近竹山,溪頭大學池的竹橋就是竹製的,而且每兩年必須換一次。另外,台大社科院龐大而曲線優美的竹製書架,就是由日本人伊東豊雄設計,並由實驗林以台灣孟宗竹製作。
2017年5月,位於溪頭的全台最長木構橋「銀杏橋」公開亮相,已經為國產材使用立下重要里程碑。「銀杏橋」橋身以轄區內疏伐柳杉木材為主,使用積層材的方式建構出36公尺的木橋,木橋能適應台灣的濕熱氣候,可長久使用,展現國產材的優異性與產業方向。
實驗林完整的產業經驗可以協助本土林產業開發。蔡明哲表示,近年來,協助在地社區合理且合法的發展木竹材利用文化,輔導社區將木竹材與生活、觀光、餐飲等在地產業結合,並與設計師、建築師一起創作屬於社區原創的木竹製生活用品或是建築,提升在地文化產業,也提升國產材之利用。
兼顧經濟環保 國產材合理開發是解方
現代人一說到建築就直接想到鋼筋水泥。蔡明哲表示,木材建築擁有防紫外線、調節溫濕度、溫暖感受等特點,是相當好的建築材料。但是,目前一般人往往認為使用國產材會危及環保,其實,合理的開發國產森林,可以兼顧產業經濟與環境保護。
針對林木產業與環保的爭議,蔡明哲解釋說,其實森林也需要新陳代謝。2、30年的針葉樹固碳效果最好,接著固碳效果就隨年遞減,所以適時疏伐並將木材適當應用,反而有利於整體環境保護。適度的疏伐林木即是林業永續經營的一環。
林務局指出,永續的概念包含環境、社會以及工藝等多層面。永續經營對環境衝擊最少,可以讓森林更健康,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並且提高土地的地利,繁榮地方經濟。山林的開發可以促進人力資源的流動,讓倚靠森林的山村經濟得以發展,所以,森林的永續經營可以間接活絡山區經濟。林務局表示,適度的營林和增加林農收入,是全球森林生態永續經營的方法。
台灣的林業採伐以私有林為主,國有林為輔,且將嚴格分級、分區管理,保安林、天然林不會改作生產用途。林業經營以永續為原則,更能吸收二氧化碳和防止林地不當開發。而且國產材的「地產地消」也可以減少進口木材運送的碳足跡。為此,林務局去年底即積極推動國產木竹材產銷履歷驗證制度,希望由建構國產木竹材原料來源管理,提升國產木竹材的市場競爭力。
國際建材展 台灣優質木竹發光
為了讓民眾看到國產材的廣泛運用方式,106年12月,林務局與台大實驗林首度以國家館名義參加國際建材大展,邀集使用國產材的民間業者,聯手在「2017第29屆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台灣館展覽相關產品。
展出廠商各具特色,展現國產材的各項優勢。參展廠商昆晉實業公司提供台灣柳杉製成的戶外建材參展。台灣柳杉車成圓形後,高壓破壞樹木薄壁組織,再經過真空加壓防腐,讓木材能長久置放在戶外。昆晉發現,台灣柳杉比國外柳杉更能吸收防腐劑,是本土材的優勢。
昆儀以研究木材的物理及化學性質見長,以相思樹製作出古典吉他、夏威夷烏克麗麗與音響。負責人郭宗欽透露,台灣的相思樹和夏威夷的一樣優質,適合用來製作樂器,而且台灣擁有的熱改質技術還可以讓木頭顏色變得更漂亮。他認為,台灣有好的硬木,加上好的創意,可以做成精緻的木製品。
不僅是木材,竹子也是一種很好的建材。竹山的竹籟文創展出模組化的竹製壁板與天花板及裝置藝術。竹籟文創總監賴彥池表示,孟宗竹與桂竹經高溫碳化後,製成模組化的產品能使竹材藝術建材化,更能降低成本,為竹產業帶來新方向。參展廠商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便使用南投的竹子,利用竹子乾燥處理後抗壓和抗拉性強的特性,加上五金套件,製作出樑柱或桁架系統,讓竹子產生意想不到的功用。
台大實驗林與其他單位合作,打造一座智慧型木屋。木屋以柳杉為材料,除了展現傳統榫接工藝,更加入科技元素,在木屋內可監控二氧化碳濃度與PM2.5,更可以用手機遙控屋內設施。木屋可隨需要進行拆解,運送到各地展示,讓更多民眾看見國產材的生活應用。
台北國際建築建材暨產品展,讓國產材走入產業界,也將帶動國產材的廣泛應用,轉動台灣林業的永續經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