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何清漣:一份未能出版的大外宣研究報告

中共每年耗資鉅額影響海外媒體,進行美化中共的宣傳。圖為中共喉舌「新華社」在紐約時代廣場租用一塊電子大看板。(Stan Honda/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3月22日訊】近日,中國兩會新聞發布會上藍衣女記者對「紅衣女記者」張慧君翻白眼事件,翻出紅衣女就職的全美電視台——American Multimedia Television USA (AMTV),是華人秦嘉豪(Yong Qin,Jason Quin)投資創辦的外宣媒體,於是帶出中共大外宣這個政治話題。我不由得想起自己2012年完成的一份《中國大外宣》研究報告,以及這份報告被雪藏的原因,總覺得有些話不吐不快。

中國大外宣媒體早就進駐美國時代廣場

中國官方於2009年決定投入450億元人民幣巨資在全球推廣「大外宣計劃」,藉此與西方媒體「爭奪話語權」。當時我就關注到這是個值得研究的課題,向一NGO提出申請,獲得回復並給予研究資金,2011年,我完成了這份報告。

當時,中國對大外宣英文媒體(非洲以外區域)的投入還剛開始,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有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北美總分社進駐時代廣場,與路透社、《紐約時報》、新聞集團等世界著名新聞機構為鄰, 中國《人民日報》旗下的人民網(People’s Daily Online)在紐約曼哈頓區帝國大廈30層租用辦公場所等。

這些醒目的攻勢終於讓美國媒體業感到「中國人來了」。美中關係中心(Center on U.S.-China Relations)主任Orville Schell表示:「當我們的媒體王國正像喜馬拉雅的冰川一樣在融化,北京卻正在擴張。他們想儘可能地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有信譽的新聞業標誌地搶占一席,所以他們要到紐約,要到(時代廣場)這一標誌性的地點,這就是他們計劃的一部分。」

中國在非洲辦過一些英文媒體,但非洲國家的上中層更喜歡英國的BBC、《金融時報》等,只有底層比較喜歡新華社消息。老牌外宣媒體《中國畫報》免費常年投送美國國會議員的郵箱,其中大多數未拆封就直接進了垃圾桶。傳播學的一條定律是:信息的傳播不等於信息的到達,只有社會底層喜歡的媒體,無法影響一國政治、經濟決策,因此中國的大外宣在2009年之後,只有中文媒體在海外攻城掠地,英文媒體乏善可陳。

研究報告被雪藏

由於大外宣的重點是華文媒體,我這篇研究報告的重點,也是研究以美國為主的海外華文媒體、台灣、香港。當然也涉及到非洲的大外宣。從資料方面來說,已經是儘可能地蒐集到相關的中英文資料。寫成後,除前言、結語之外,主體共分五章,目錄如下:

前言:中國「大外宣」與文化公關

第一章 中共對外宣傳歷史概述

第二章 中國「大外宣」的「本土化戰略」

第三章  世界華文媒體的政治版圖——北京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控制

第四章  香港回歸後媒體的喉舌化

第五章 中共政府對台灣媒體的紅色滲透

結語:中國的形象焦慮症與「大外宣」效果

中國政府一直宣稱「海外統戰三寶:華人社團、華文學校、華文媒體。不少供海外華人子弟學習中文的華文學校,有中共身影,即使在孔子學院滲透美國之後,滲透華文學校的努力也未減少。我在《世界華文媒體的政治版圖》裡面,概述了中國政府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滲透、間接控制、直接控制。其餘各章的標題,已經很清楚地標示了內容。

本報告是想提醒世人注意:今後的所謂外媒當中,將有不少是中國政府投資辦的媒體,這些媒體的最高目標是在國際社會爭奪話語權,最低目標則是為中國人洗腦。當中國人看到五光十色的海外媒體在報道中國的輝煌成就時,說不定真會錯把杭州當汴州。

但這份8萬多字的研究報告未能出版。資助我的NGO執行總裁原來非常積極,說將把這份報告中的香港研究部分拿去徵詢香港辦公室的意見,聽取修改意見後再出版。我當然同意,但我並未想到等來的結果是不再出版。香港辦公室的意見是什麼,我不清楚,後來輾轉聽來的是:會得罪許多香港媒體,讓他們在香港陷於孤立。

報告被多次借閱、譯介及部分傳播

但中共推動大外宣的行動越來越熱,不時會有各種新聞出來。遇到這種時候,我會將報告的部分內容結合當時的事件寫成短文發表,例如,《揭開神祕的「大外宣」計劃之面紗》、《世界華文媒體的政治版圖 ——北京對海外華文媒體的控制》、《晾晾多家港媒老闆的政治面目》、《海外華文媒體緣何心向北京?》、《紅色資本滲透與台灣媒體「靠岸」》、《同床異夢的「世界媒體峰會」》。

因為這些短文,不少人知道我熟悉這個領域的情況,有相關事情時,總來向我諮詢。比如美國之音中文部在 2011年初面臨裁撤風險時,曾向我借閱過這份研究報告的初稿,作為去國會遊說的資料參考。2017年2月,龔小夏女士再度回到VOA中文部主任這個位置上之後,曾滿懷雄心讓中文部再展輝煌,也向我借過這一報告,獲得我的同意後,將其中重要內容譯寫成一份專題報告交呈國會相關議員,據說參議員魯比奧(Marco Antonio Rubio)很欣賞這份報告,從此很關心中國的新聞自由問題。2018年2月,原華盛頓駐華記者潘文(John Pomfret)寫信給我,要求採訪關於中國的大外宣,我認為他是用英文寫作這題材的合適人選,將這本研究報告全本提供給他,希望對他的研究有所助益。

大外宣的攻城掠地

在我的研究報告雪藏在我的電腦裡之時,中國大外宣在海外的發展堪稱突飛猛進,那些小的併購,比如2009年俏佳人傳媒全資併購了「美國國際衛視」並改名為「國際中國電視聯播網」、松聯國際傳媒和天星傳媒收購了美國中文電視頻道「天下衛視」等等還不足挂懷,但有些大的收購,比如2015年阿里巴巴收購英文報紙《南華早報》,讓這份名聲不錯的老牌名報成了中共喉舌,其影響不可忽視。

2016年,香港記者協會以《一國兩魘:港媒深陷意識形態戰》為主題,發表《2016年言論自由年報》。報告表示,香港的「一國兩制」在北京政府加強意識形態的控制下受到更嚴峻的挑戰。年報編輯、香港記協前主席麥燕庭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一國兩制』已經變成『一國兩魘』。香港26個主流傳媒中,有31%是中國政府直接控制,或由中資占大多數,用這樣的方式控制言論自由,香港人非常擔憂北京的控制力伸入香港,影響言論、出版、新聞自由。」

今年1月,號稱美國華裔首富的黃馨祥以5億美元高價收購了《洛杉磯時報》及其旗下的《聖迭戈聯合論壇報》,中國媒體喜氣洋洋地報道了這條新聞。儘管沒有資料表明黃馨祥的收購與中共有關係,但社交媒體上幾乎一邊倒地認為《洛杉磯時報》將成為外宣媒體。

中國方面想買《洛杉磯時報》由來已久。2008年,美國第二大報業集團——美國報紙出版和廣播集團論壇報公司提出破產保護申請,消息傳出後,就有人建議中國企業收購該公司旗下的《洛杉磯時報》,借其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當時《人民日報》一位」在美國多年」的高級編輯丁剛認為︰」《洛杉磯時報》有自己長期形成的辦報方針和風格,而它所隸屬的公司老闆並不能主導其辦報方針,因此,即使該報真的被中國企業成功收購,其風格也不會因此而改變,因此也不會向網友希望的那樣,『藉此向世界傳遞中國的聲音’」。

丁剛只說了事情的一面,未說出來的真實原因是:中國方面直接收購可能會被拒絕。2010年,美國《新聞週刊》尋求收購,中國南方系列的《南方週末》提出收購申請被拒,時任《南方週末》總編的向熹認為,競購失敗的原因「可能在於競購者的國籍,而不是給出的價格。」考慮到美國方面的政治考量,《洛杉磯時報》被迂迴收購的可能性存在。

可以說,中國大外宣在海外攻城掠地,早就是「房間裡的大象」,只是很多人視而不見罷了。2014年兩會期間,澳大利亞環球凱歌一名叫安德里亞·於(Andrea Yu)的女記者多次獲得提問機會,以「提問姐」之名走紅,該記者服務機構的「假外媒」身分暴露,2018年兩會期間藍衣女翻白眼事件,終於乘中外輿論對中共修憲問題的高度不滿之勢,高度放大傳播至世界。

文章轉自台灣上報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