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元宵節燈會流光溢彩 古今華燈交輝
元宵節花燈秀
元宵節從唐代起又有「燈節」之稱,「賞燈火」成了元宵節的主秀。中華文化的傳承重地台灣從2001年起,每逢元宵節,就舉辦「台灣燈會」(Taiwan Lantern Festival)之秀,延續1990年開始的「台北燈會」。賞心悅目的燈光盛會,在元宵的夜空金碧溢彩和先代的流光交輝。
曾瀏覽了北宋時人過元宵節的記載,當時有五夜不宵禁,各種吃喝玩樂玩意兒雲集於燈會場,「小過年」的氣氛喧鬧,歷經幾世紀交替,餘緒猶溫。
在這裡,一面透過北宋遺老孟元老所著《東京夢華錄》的紀載,回顧北宋的元宵節燈會景況,一面欣賞今年的臺灣燈節的金碧輝煌。從古文、今照的對比,欣賞元宵燈節的流光溢彩,真個是古今交輝……
北宋京城元宵燈會
《東京夢華錄》記載北宋京城過元宵的盛況,在正月七日,燈山上彩,金碧相射,錦繡交輝。燈山就彷如現今的元宵主燈,北宋時就利用絞繩送水、儲水在燈山高處,逐時從燈山尖處放水,順著燈山流下形成瀑布。
想想那定時流下的燈山水瀑造成的華麗幻美,相對於現今燈會的整點點燈的燈光幻彩秀手法,可不是異曲同工、各呈奇妙嗎?
北宋燈會的會場,設有中門、左右門的牌樓,整個場裡華燈和綵飾紛陳。彩山左右,結綵裝飾文殊、普賢,跨獅子、白象。其手指都出水五道,手還會搖動,從這裡展現當時花燈製作的奇巧。
從北宋彩山左右結綵的菩薩像和山礬畫滿的神仙故事,顯現了北宋元宵節濃厚的敬天敬神的信仰,承接著漢武帝的正月春祀太一神的敬神傳統。北宋觀賞台上設有皇帝御座,皇帝賞燈,出會百姓「與民同樂」,延續了漢文帝留下的傳統。
北宋的燈會場上,也展現奇幻的技巧。當時人在左右門上,各以草把縛成戲龍的形狀,用青幕遮草籠,草上密置燈燭數萬盞,遠望過去,那蜿蜒的形狀有如雙龍飛走一般。
北宋的元宵節燈會盛景,交織著今人元宵燈節的金碧輝煌。看古今元宵燈節的金碧生輝、流光溢彩,古代華燈映今人,傳統的傳承其來有自啊!
@*
責任編輯: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