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盟美日澳印?越南只差一個政治體制
【大紀元2018年03月19日訊】越南總理阮春福於3月14日至18日到訪澳大利亞,與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舉行了會談,並發表了《越澳建立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據越南通訊社(VietnamPlus)報導,《聯合聲明》中提到「對東海(南中國海,越南稱「東海」)局勢表示擔憂」,並強調「東盟引導」的作用以及儘早達成東盟與中國之間更具約束力、符合國際法的《南海行為準則》的重要性。
這是近期越南與美日澳印等國頻繁且高調接觸的又一次重要事件。此前,越南國家主席陳大光於3月4日訪問了印度,與印度總理莫迪簽署了多項協議,包括在「越南陸地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開採油氣、印度向越南邊防部隊提供1億美元的高速巡邏艇信貸項目,以及敦促儘早簽訂總額為5億美元的國防工業信貸框架協定。緊接著,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到訪越南峴港,開啟了美越軍事合作的新篇章。
美國人的戰爭和中國人的戰爭
兩週前,美國航母卡爾‧文森號到訪越南峴港,這是自1975年越南戰爭結束後的四十多年來,美國首次派出航空母艦對越南進行訪問。越南媒體對卡爾‧文森號的到訪做了廣泛的報導,受訪越南民眾普遍對美國海軍的友好訪問表示出了「熱烈的歡迎」。卡爾‧文森號的海軍士兵們與當地越南百姓進行了多種形式的互動交流,軍樂隊為民眾表演了美國音樂和越南作曲家鄭公山創作的反戰曲目。
在今天的越南人,尤其是年輕一代的心中,越南戰爭的陰影早已煙消雲散。記者去年春天在河內遇到的一位越南大學生小范就曾表示:「提起戰爭,大多數越南人首先想到的是中國人的侵略,而不是與美國人或者法國人的戰爭。」
今年,正值越戰期間著名的「春季攻勢」(Tet Offensive)50周年之際,美國媒體紛紛刊登了回憶那場戰爭的文章,但越南媒體上更多提到是30年前的赤瓜礁海戰。1988年3月14日,中國(中共)海軍擊沉了越南的兩艘軍艦,打死越軍70餘人,占領了南沙群島中的赤瓜礁。近幾年,通過吹沙填海的造島工程,當年僅容得下6名士兵站立的礁石,已經成為一塊擁有導航燈塔、太陽能電站和房屋等基礎設施的人工島。
卡爾‧文森號到訪期間,儘管越南媒體在報導中並未提及美航母到訪與中國或南中國海爭議之間的關係,但很多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越南人都表示:「反對中國(中共)的情緒已深深地根植在越南人的國家認同當中」,「越南應該早日加入美日等國的戰略聯盟,對抗中國的擴張主義。」
越南的期望和美國的顧慮
自從2014年中越海上鑽井平台事件之後,越南政府就加快了與美國建立更深層關係的步伐。2015年6月,美國國防部長卡特和越南國防部長馮光青在在河內簽署了《美越國防關係聯合願景聲明》;同年7月,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訪問美國,成為歷史上第一位訪美的越共第一把手;2016年5月,奧巴馬總統宣布全面撤銷對越南的武器禁運,標誌著美越兩國在軍事領域的合作更進了一步。
2017年11月,川普總統首次在亞太經合組織峰會上闡述「印太戰略」構想時提到了越南。越南的學術界和智庫對美國的新戰略期待有加,認為川普政府不僅沒有放棄亞洲,而且將越南置於「印太戰略」的核心位置,越南應該抓住這個歷史機遇,擴大與西方的接觸,削弱與中國的聯繫。
相比於智庫和民間的熱情,越南政府方面的考量則顯得比較謹慎。越南領導人一方面不公開評論加入美日澳印同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積極與四國分別在政治、外交、軍事和經濟等領域擴大合作。常駐河內的澳大利亞記者克拉克(Helen Clark)曾經在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雜誌上撰文指出,越南政府的謹慎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中國是越南的最大貿易夥伴,中越之間的貿易關係舉足輕重,越南不想在沒有替代方案的情況下損壞這種關係;二是人權和言論自由是美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基礎,而越南尚未準備好在這些方面做出承諾。
與此同時,美國的決策者和智庫對於全面升級美越關係也心存顧慮,畢竟,美日澳印同盟被冠以「民主同盟」,而越南現在仍是一個一黨專制的國家,雙方的合作缺乏價值觀上的認同基礎。同時,美國軍方相當一部分實權人物曾經親歷越南戰爭,對於將越南視為從「敵人」到「朋友」的轉化,需要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
越南的政體改革
進入21世紀之後,越南的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都邁出了空前的步伐,尤其是在政治改革方面,越南於2006年實現了越共總書記的差額選舉,國會議員實行全民直選;2009年,越南又實現了地方黨委書記由黨員直選的制度;2010年,越南建立了官員財產申報制度,黨政軍及社會組織、國有企業副科級以上幹部均需公開個人財產。越共的核心領導層 —— 越共中央政治局 —— 不設常委,由越共總書記、總理、國家主席和國會主席構成的「四架馬車」,互相制衡。而這種高層制衡的制度有別於中國的「核心制」,讓黨內民主化的空間更加廣闊。
然而,一部分越南知識分子仍然嫌政治改革的步子邁得不夠大,在幾乎每一次政府換屆選舉期間,越南社會都會進行一波關於政治體制改革的討論,呼籲實行多黨制的聲音也屢見不鮮。一些激進的活動人士曾經發起成立過不同名目的政黨,組織者中不乏越共的黨內人士和越南政府支持的民族主義人士。
但是,在幾次可能改變越南國家政體性質的關鍵當口,越共的核心領導層經過激烈的討論,都沒能邁出關鍵的一步。究其原因,一些觀察家們認為,從一黨獨裁的共產國家轉型為民主國家,在全球範圍內缺乏成功而不影響國民經濟的樣板。也有人認為,越共與中共的黨際關係仍存在堅實的基礎,中共沒能邁出的步子,越共同樣不敢冒進。
此外,美國政府的亞洲戰略傳遞出模糊的信息。川普總統弱化意識形態差異以及強調「印太戰略」的舉動,對於越南來說,不啻為增進兩國關係的良好契機;然而,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及「美國優先」的口號,又讓越南難以把握美國「印太戰略」究竟有多大的誠意。在「印太戰略」沒有進一步明確下來之前,越南恐怕還要繼續持觀望態度,在中美之間不會輕易做出太過明確的「選邊站」決策。#
(轉載自:美國之音)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