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過度嬌養(導致病弱之軀)
一般來說,養育孩子,切勿從一開始就過度疼惜和嬌養。因為過度的嬌養,反倒有損孩子的健康。厚衣足食,往往養成病弱之軀。薄衣少食,方能使孩子安康病少,順利成長。(譯者註:作者本人是個儒醫,既懂儒學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又深諳中醫養生法。所以針對富貴家庭因太過疼愛孩子的育兒方式而提出訓誡,並非讓人走極端,真的去讓孩子受凍,而是針對過度保護的弊端,讓父母保持理性,注意適當減少衣物,節制飲食。)
我們經常看到,富貴家的孩子,往往體弱病多,而貧賤家庭養育的孩子,卻反而身強體健,不太容易患病。就是這個道理。
孩子剛出生時,父母可以把大人穿過的舊衣服改制成嬰兒的衣物,因為新布過於密實,不宜散熱,熱氣被捂得嚴嚴實實,就會招來病患。古語有言:欲使小兒安,三分饑與寒。(譯者註:出自元代兒科醫學家曾世榮的《活幼心書》:「四時欲得小兒安,常要三分饑與寒;但願人皆依此法,自然諸疾不相干。」講的都是過度保養反招其害的道理)三分,指的是十分裡的三分,古語的意思是不要吃得太飽,穿得太暖,要留三分餘地,稍稍讓孩子感受些許饑寒,才真的是對孩子健康有利。這是古人健康育兒的良方。
世俗之人,多因無知,給嬰幼兒餵乳餵食時,讓孩子吃得太飽。或者甜食和水果讓孩子吃得太多。這些做法,都會導致氣滯不通、脾胃受損,因此極易患病。嬰幼兒因突發病症而死去的,原因往往就出自這裡。
再者,穿得太厚,頻添熱煩,多汗,損害元氣(譯者註:腎臟之氣即為元氣,而腎臟管人體津液和骨髓,出汗過多,必然容易洩漏腎臟的先天精氣)筋骨自然不堅實,身體就會變弱。這些做法,都是發病的根源。
無論是中國還是日本,自古孩子的衣物,都會在兩脅處開叉,為的就是孩子氣旺,熱多,好讓孩子的身體得以散熱。所以,碰上天氣好,就要讓孩子在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和清風。這樣做,會使孩子皮膚健康,血氣強健,不畏風寒。否則,就會使得皮膚很弱、畏寒,無法抵禦風寒的入侵,稍有寒氣,便覺風起難擋,極易受寒得病。所以,一定要將正確的養育法反復告知跟隨在孩子身邊、負責日常衣食的侍從和乳母,讓他們深切理解,謹記在心。
義方與姑息
教養孩子,須以義方訓誡,不可嬌慣,以防姑息放縱。所謂義方,就是以仁義的做人正理來教導孩子,糾正其不正的地方。這樣教導,會讓孩子長大後受益,得到後福。所謂姑息之愛,大多指婦人嬌慣溺愛孩子,總是心疼孩子而不忍訓誡,容易讓孩子隨心所欲。如果不分好壞地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錯了也不加斥責,放縱姑息,就會導致孩子任性妄為。這樣的教育,必然招致後患,毀掉孩子的一生。
幼年,須儘早抑制任性的行為,不可放縱私慾。溺愛導致驕奢妄為,將來必成禍端。
嚴格教導
父母教子,必須嚴格專注,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對父母心生敬畏,牢記教導,謹慎於自己的言行而不敢任性妄為,或存僥倖之心。為此,才能奉行孝道。父母如果過於寬容放縱,孩子便覺得父母所說不必在意,於是不聽教導,不敬父母,不遵孝道。婦女多不曉此理,易嬌慣溺愛,縱容孩子的任性行為,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任性的行為就越來越嚴重。
凡夫俗子,因正理不明,極易在孩子面前迷失自己,因疼惜之情過重而失去理性,變得糊塗。無法察覺孩子的錯誤之處。日本古代民謠唱到:「為人父母,即使平常身處是非之地不迷途,一旦面對孩子,就會迷失方向。」中國諺語也說道:「人,難知其子之惡。」說的是同一個道理。過於溺愛,即使看到孩子有錯,也會失去理智,不忍責罰,輕易就原諒了,此為教子無道,迷失正途。
為人父母者,幾乎都會將自己的孩子視作掌上明珠,哪裡想到,正因如此,容易嬌生慣養,致使孩子變壞而迷失善良的本性,長大後無法安身。世間少有父母能預先清醒地懂得這個道理。甚至還有不少人,即使正眼睜睜地看著孩子一步步走向墮落,也完全意識不到,原因出在自己沒有好好教育孩子。只是單純地覺得孩子實在是很不幸。
再者,母親往往偏護孩子,刻意掩蓋孩子的錯誤和惡行,不讓孩子父親知曉,父親因此沒能儘早糾正其惡習,致使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生成為不肖之子。或無法持家安身。何其可悲。難怪程子(譯者註:就是中國「程門立雪」典故裡的北宋著名教育家程頤)的母親曾說:「孩子所以不肖,往往是母親掩其過,而父親不知的緣故。」
譯者解讀:程母教子 不嬌養 不掩過
以上內容,是《和俗童子訓》卷一 總論上,第5、7、8三個小節的內容,無論是身體之養,還是品德教育,都以不可過度溺愛為核心,所以其主旨就是告誡父母——自古「慈母」多敗兒(身心兩敗,權作該期標題)。並舉出北宋教育家程頤之母的訓誡作為例證。正因三百年前的江戶時代,作者留下這部教誨,深切地影響了日本後世,他們養兒繼承了中國古訓,保持三分飢寒,謹防慈母過度溺愛,傳至今日。下面看看程子之母是如何教子的。
程子之母,指的就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程顥和程頤的母親候氏,成語「程門立雪」的程門,就是指他們兩兄弟門下。母親因教子有方,不輸孟母,被皇帝封為上谷郡君。
侯氏出生於書香門第,其父侯道濟任過北宋尚書。她自幼聰慧過人,博聞強記,好讀史書,見識過人,是北宋著名的才女。19歲嫁宋太中大夫程晌,生子女6人,但活下來的只有程顥和程頤兄弟倆個。即使這樣,她教子從不溺愛,十分嚴格而耐心地隨時關注孩子,不停地教導。
「二程」的成就正是來自母親的悉心教誨。程顥說:「顥兄弟平生於飲食衣服無所擇,不惡言罵人,非天性也,教之使然也。」「二程」小的時候剛學會走路,家人懼其跌跤,常抱著不放,她見後責備家人說:「怕孩子摔倒,啥時才能讓他們學會走路呢?」每逢吃飯時,她總是讓孩子坐在自己的身邊,當孩子索要好食時,她就嚴加制止道:「少時美味佳餚,長大後如何是好?」
丈夫有所怒,她必為之寬解;而孩子有過,則從不掩飾。可見其見識異於常人。她常說:「孩子所以不肖,往往是母親掩其過而父親不知的緣故。」
「二程」自幼聰明好學,但侯氏卻從未因此而放鬆對他們的嚴格要求。她經常告誡孩子,「神童」最終難成大事,並在孩子用的書本上親書「我愛惜勤讀書兒」和「殿前及第」等字樣,以激勵孩子勤奮讀書。
後來,兄弟二人都知名朝野,門徒遍及天下。可見嚴母持之以恆的耐心教導方為真愛。
責任編輯: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