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黃玉燕專題報導)台灣本土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106年9月上映,不僅成為票房黑馬,在賺人熱淚背後,更突顯台灣偏鄉學校教師荒、城鄉差距等困境。為穩定偏鄉師資,立法院於106年11月21日通過《偏鄉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正式教師須綁約6年,以及偏遠學校可將編制員額1/3以下人事經費,透過公開徵選,增加「專聘教師」及「代理教師」等方式,期待透過多管齊下,挽救偏鄉師資流動率過高的窘境。
有學者認為,這次立法希望透過專案聘任教師制度,任用在地大學畢業生,或鼓勵有心教育的在地人士,達到穩定師資的目的,這在偏鄉招不到人的情況下,不失為一種妥協方案。針對專法,有資深偏鄉校長提醒,偏鄉教育需要的不是「把人綁住」,而是用「對」的資源,讓對的人留下來。
解決偏鄉教育不能靠熱血教師
日前傳出兩位退休教師,以自行改裝的實驗教室小貨卡,花2年走遍19縣市、上百個偏鄉學校,帶給學生歡樂,過程中也感受到城鄉差距之大;但解決偏鄉人才問題,終究不能只靠燃燒老師個人的熱情,教育部應透過法制化及配套,把對的人找出、留下來。
台灣偏鄉面臨少子化、人口外流的衝擊,初估符合偏遠地區定義的學校約有600校,占全國中小學1/3。因招募師資不易,從第一招到第三招是常態,甚至有到第八招還不行,因此,許多偏鄉校長在開學前總會焦慮,甚至情商退休老師返校代打。
也有的學校不敢開專任教師缺額,只徵求代理教師,而代理教師待遇遠不及專任教師,又是一年一聘,導致偏鄉學校師資長期不穩定,小學生可能6年換6個導師。
舉台東蘭嶼朗島國小為例,校長胡龍雄說,學校有17位老師,8人是代理代課老師,聘期一年,有人為了考正式教師,可能教半學期就離開,106年就有5人流動,變動性太高,不利學生學習。
貢獻原鄉 大學生期待取得資格
教師流動率高的窘境,同樣出現在苗栗南庄蓬萊國小,全校46位學生,有32位是賽夏族民,餘為客家子弟。據資料顯示,全校9位教師,於106年有4位正式老師申請調職,1位代理老師離職,流動率高達50%,也就是有一半教師想離開原鄉;校方對外徵選代理教師,陸續有2名原民籍大學生被任用。
105年暨南大學畢業、南庄長大的賽夏族民章雅嵐錄取蓬萊國小代理教師;《偏鄉教育法條例》通過後,她說,學校2位原民教師就是她和姐姐,希望藉由法案和機會取得正式老師資格,能穩定地在家鄉工作與生活,將所學貢獻家鄉。
建立制度 招聘偏鄉教師應有彈性
「偏鄉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提案人之一立法委員黃國書認為,應透過立法讓偏鄉學校在招聘老師時更有彈性;黃國書說,一次回到母校南投鹿谷鄉秀峰國小,發現僅剩29名學生,讓他非常驚訝,估計下學年也不會有新生。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是很好的例子,黃國書說,面對沒有學習動機的孩子,導師王政忠引導學生透過學國樂,找到興趣與信心,這說明老師是解決偏鄉問題的關鍵。
黃國書說,偏鄉教育立法就是要讓沒有教師資格,但有志於偏鄉服務者,在修習學分後,能到偏鄉服務,不只教導學生,還能建立社區關係。
據統計,全台有2千多所小學的學生數在百人以下,其中500多所小學學生數不到50人,偏鄉學校的存廢也是大問題。黃國書說,畢竟學校不只是學習空間,還承載著社區、聚落發展的重要支柱,不應輕易廢掉。
招聘專聘教師須備教師證惹議
《偏鄉教育法條例》針對開放「甄選合格專任教師確有困難」的偏鄉學校,可以控留教師編制員額1/3以下的人事經費徵選「專聘教師」;專聘教師薪資比照正式教師,聘期2年、可續聘。
但涉及是否應具備「教師證」資格,在審法過程中引爭議,最後因教師團體抗議,還是被列入徵聘條件;有立委認為這對穩定偏鄉不利,期待未來能再修法。
此外,針對未具教師資格的現職代理教師,若3年內於偏遠地區學校實際服務滿4學期,且表現優良者,得參加由教育部全額補助的師資培育課程,通過教師資格考試,且經教學演示及格者,即可免實習取得教師證。
《偏鄉教育法條例》通過後,未來偏鄉師資來源會有正式老師、非偏鄉借調到偏鄉、專聘、代理教師,期待讓偏鄉師資趨於穩定,師資品質提升。
此外,教育部將從寬列經費、彈性運用人事及提高教師福利等,進行完整規範,並改善偏遠學校行政和組織上遭遇的各種問題,保障學童受教權益。
專法通過後,有資深偏鄉校長也提醒,徵選偏鄉老師仍須考量「人格特質」,若仍沿用過去的師培制度,恐怕不能解決問題。雖專聘教師介於正式和代課老師之間,薪資也比照正式老師,但關鍵仍是培養師資和甄選老師的方法需改變;若專聘老師追求的仍是「鐵飯碗」,那麼偏鄉留不住人的情況不會改變。
責任編輯:于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