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2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關宇寧法國報導)傳統中國新年又到了,新的一年是黃曆戊戌狗年,大年初一落在公曆2018年2月16日 。新年前的一週,巴黎的華人區就開始熱鬧起來,忙著採買年貨的人們絡繹不絕。
歐洲最大的中國城巴黎13區出售新年裝飾品的商店周圍過年氣氛尤其濃。琳琅滿目的各式掛飾、貼紙、燈籠等,給巴黎街頭增添了不少華夏新年的喜氣。
售貨員楊女士從中國大陸來到法國生活已經有五六年了,她熱情地招呼前來購物的客人們。楊女士介紹說,生活在法國很久、上年紀的華人買傳統裝飾品的最多,年輕人也有,他們喜歡比如小獅子、小龍這些有中國特色的飾品,作為禮物送喜氣。「中國人把過年看得很重要,這是最重要的節日。」楊女士深有感觸地說。
在法國生活了20多年的華人Joly懷抱著一大堆挑選好的裝飾品,雖然她住的地方周圍沒有很多華人,但每年中國新年,她都會買一些掛的和貼的「福」字,讓家裡有過年的氣氛。Joly自豪又開心地說,她把「福」字貼在門上,「讓鄰居們都知道中國新年到了」。
越南裔姑娘Laura和法國男朋友Théo被琳琅滿目的各式中國新年裝飾吸引過來。他們每年都和Laura的父母及一大家子親戚一起慶祝越南黃曆新年,在與家人團圓的同時還能享受美食。 「我喜歡所有的亞洲美食。」Théo一臉嚮往地說。
保持傳統過新年
13區一家肉店的老闆、柬埔寨華僑劉女士在法國生活20多年了,全家人一直保持著過年拜神、祭祖的傳統。「年三十全家要先拜地主神,然後再拜先祖。」劉女士說,「我覺得要保持傳統,就像是要找我們的根。我要把這些傳統保存下來。」
劉女士表示,本來除夕要中午12點之前拜神,但由於今年除夕是週四,白天孩子上學,「為了把傳統傳給孩子,我要等晚上孩子放學之後一起拜神」。她覺得傳承傳統的最好方式就是以身作則:「父母不做,孩子也不做,所以要以身作則。即使孩子長大,到別的國家,都要找自己的根。」
劉女士堅持讓孩子保持說自己的語言,孩子們都會說流利的柬埔寨話,而且一直在學中文。 「我每天都在督促小孩子讀中文。說中文可以走遍天下。在13區說中文比法語還厲害,因為到處都是中國人。」
對於年夜飯,劉女士表示「過年會買亞洲燒臘店的烤鴨和中國城酒樓的烤乳豬,自己還會做其它菜和麵食」。當然了,這些美食要在拜神和祭祖後才能自己享用。
教洋女婿中國傳統文化
華人孫女士今年第一次帶著洋女婿過年,女兒、女婿從外地趕來,初一到初三和父母團聚。「初一我們包餃子,吃中國的傳統糕點。初二準備圍爐吃火鍋。初三我們邀請了和女兒一起長大的華人朋友,一起包餃子吃。我們準備了一個上面可以轉的大圓桌。朋友會帶來一些蒸肉、八寶飯等傳統佳餚。」孫女士高興地說。
她當然不會錯過向洋女婿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機會。「我會給女婿講過年為什麼吃餃子,過年就像法國人過聖誕一樣是華人團聚的日子。中國人把這個節日看得很重,象徵著團圓。」讓孫女士高興的是,她的法國親家特別叮囑兒子要把中國新年的時間空出來,陪太太一家過年。「之後我會讓女婿捎一大盒餃子給他的父母。」孫女士說。
孫女士表示,除了吃團圓飯,她還準備了過年的娛樂活動,那就是「全家聚在一起打麻將,這也是傳統的活動」。「全家還要坐在一起聊天,聊孩子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怎麼過年的。」
雖然沒有怎麼特別布置過年裝飾,孫女士還是按過年傳統,在新年前把家裡打掃乾淨。「不要把煩惱帶到新的一年。」她說。
她的同事裡有老撾華僑,她說她接觸過很多柬埔寨、越南和老撾的華僑,他們過年會準備儘可能豐盛的年夜飯,要先供佛,表示對佛的敬仰,拜好撤下了才自己吃,這種傳統習俗在很多家庭都保留著。
從中國北方城市來法國的華人張女士對過年的習俗娓娓道來:「初一餃子初二麵,初三盒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除夕子夜12點時下餃子吃,有更歲交子的意思。年夜飯還要有魚——年年有餘,有雞——吉祥如意,有年糕——年年高。」
過年期間,巴黎的中國遊客也多了起來。老佛爺商店的導購表示:「中國人趁著假期出國旅遊過年,成了一股潮流。」
2月25日巴黎13區中國新年遊行
由法國華裔互助會主辦、巴黎士多集團協辦的中國新年華人嘉年華會將在2月25日(週日)下午1時30分開始,從44Avenue d’Ivry出發,沿著Avenue d’Ivry、Avenue de Choisy和Boulevard Masséna圍成的三角形路線行進。
屆時有16個華人社團準備的各種傳統表演隊伍參加,有傳統服飾、舞蹈、戲曲、舞龍舞獅等表演,還有年輕一代華人的書法展示、武術表演等。這是巴黎歷史最久的華人遊行,每年都吸引很多法國人前來觀看,還有很多法國政要前來給華人拜年,感謝華人社區為法國社會做出的貢獻。
中國新年期間,巴黎還有很多華人社區活動,時間和地點可參見網站: #
責任編輯:周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