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美國政治

傳奇總統里根(1):歷史的選擇

美國前總統裡根生前接受採訪時說,他成為總統是命運的安排。原本他只想做一名好演員,但責任與使命感將他在不經意間帶入了政壇。(Michael Evans/The White House/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12月17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硯報導)1985年5月18日,贏得連任競選的美國總統里根和夫人南希在戴維營接受記者採訪。里根被問到,成為總統是不是他對人生的規劃?里根說,這是命運的安排,他原本只想做一名好演員,卻在不經意間被帶入了政壇。

他的正式頭銜包括影星、節目主持人、美國陸軍上尉、州長和總統,他的非正式頭銜還包括學者、演講家、精神領袖、外交家和幽默大師等等。在他的傳奇人生中,他對每一個角色都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沒有遺憾。作為總統,他的出現不僅改變了美國政壇,更創造了歷史,推動了前蘇聯和東歐共產主義的解體。他就是一代政治領袖——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

在正式踏入政壇前,年輕時的里根經常協助他人,競選公職。作為被人們熟知的演員和節目主持人,里根在活動中受到的關注,經常不遜於競選者本人。即便如此,里根也從未考慮過成為競選人。

南希在1985年的受訪中說,她與里根舉行婚禮後,就陸續有人找到里根,建議他競選公職,但都被他們婉拒。

直到1964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後,又有人找到里根,希望他考慮競選加州州長,並預測他能獲勝。里根說,當時的加州黨派四分五裂,情況很糟,但要讓自己加入競選,對於當時的他仍是無稽之談。

人生轉折 決定競選

然而,這些人持續不斷地表達他們的意願,直到讓里根夫婦感到有些坐立不安。最終,里根對南希說,「如果他們說的是對的,該如何?好像我們不能再推辭下去。」

里根與這些不請自來的競選團隊約法三章——競選活動和計劃等全由他們籌劃和安排,他只管去赴約、發表競選演說和與選民見面。六個月後,他自會得出結論,是應該參選還是繼續做他的老本行。

時間過去了,根據選民的反饋,里根不得不相信敦促他競選的人是對的——他應該加入競選,並且有很大的勝選把握。

里根離開了自己得心應手的演員生涯,於1967年成功當選加州州長,並任職兩期。之後,他於1980年擊敗在任總統卡特,當選美國第40任總統,再於1984年成功連任。

作為總統,里根為美國的最大貢獻是重新定義了「政府」的含義——小規模、高效率、解決而不是成為問題。他為世界的最大貢獻莫過於加速在東歐結束共產主義,倡導自由市場經濟和維護人權、信仰及言論自由等普世價值。

如今,里根為世界帶來的影響在近半個世紀過後,依然發揮著作用。

無論從事哪一項職業,里根始終忠於信仰,捍衛道德傳統。他強調和平與力量共存,自由與繁榮並行,善意與原則同在,勇氣與持久相伴。

他的人格魅力、謙虛精神、博學強記和領導才能在青少年時代就顯出端倪,而他在小小年紀就懂得了藏鋒隱晦。

影響里根人生的關鍵人物:母親

里根於1911年2月6日出生在伊利諾伊州的坦匹克(Tampico)一個典型的以農耕為主的中部小鎮。他是家中的第二個孩子。

里根的父親是一位銷售員,愛講故事,但時常嗜酒。他的母親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

據里根傳記作家科拉塞洛(Bob Colacello)說,由於父親無法長期保持就業,頻繁的搬家成了童年時里根常常經歷的事。也因此,他很難建立自己的朋友圈。

9歲時,里根再次隨家人搬到伊利諾伊州的迪克森(Dixon)。這一次,父親保住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里根的生活也第一次穩定下來。

一日放學後,里根看到醉酒的父親躺在自家門前,不醒人事。他卯足了力氣將父親拖進屋內,然後陷入深深的沮喪和悲傷。

他對母親說,父親的樣子令他感到惱火。善良的母親說,「父親病了,他正在努力改變,你要理解他……當生活中發生了艱難的事,這是因為神可能在前方,安排了另一件好事,等著你。」

母親的話為里根帶來了很大的安慰和力量。11歲時,他受洗成為一名基督徒。

少年聰穎 謙虛友善

15歲開始,里根為當地教會的週日少年班擔任教員。他的演講和表演才能也從這裡起步,並且不斷地提高。

一位熟悉里根的朋友說,里根具有獲得快樂的能力。傳記作家坎農(Lou Cannon)認為,里根的這種能力來自於母親。

當里根進入高中後,他的天賦和才華變得更加突出。他是一名全優生、校游泳隊和橄欖球隊成員,他是班裡最出眾的學生。由於他總是樂於助人和笑容可掬,他被推舉為學生會主席。

「這不是他有意競選來的,而是自然而然得到的」,坎農說。

由於聰穎和勤奮,里根的成績總是名列前茅。為了不顯得太特別,里根有時會故作愚鈍。

里根不僅在校成績優異,他在其它事務中也十分出色。到了暑假,他報名成為游泳教練和救生員。5年中,他在河裡救起過77人。

種種不凡的經歷,或許已經讓年輕的里根隱約感到,生命中有一項使命在等待著他。

(待續:傳奇總統里根(2))#

責任編輯:林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