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蕪湖孝女救至親 她的「全德」令官員讚歎

宋寶藍 整理
詹女每到夜色降臨,一定熟讀幾則列女故事,然後才去睡覺。圖為五代南唐周文矩《仕女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54
【字號】    
   標籤: tags: , ,

蕪湖有一戶詹姓民家,詹母早年過世,詹父老邁。詹家家境貧困,幸好詹父懂些詩書,能在鄉里教授儒家六經為生,鄉民稱他為「詹先生」。

詹父有一雙孝順的兒女。女兒擅長女工,以此賺些微薄收入,補貼家用。得益於父親的教誨,詹女也會讀書寫字,她曾手抄《列女傳》閱讀。不分寒來暑往,臨睡前閱讀《列女傳》,成為詹女的習慣。

一年,淮河一帶出現一群賊寇,從池陽一路奔來,偷襲郡縣。縣裡的百姓聞訊,紛紛逃散。詹父哭著對女兒說:「我已經老了,死也無憾。可你該怎麼辦呢?」

詹女說:「父親為什麼獨自憂愁呢?我一定想辦法保全父親和哥哥。」

不久,盜賊攻進縣裡,要殺詹家父子,都將刀刃架在他們的脖子上了。在這危急的時刻,詹女上前對賊人頭領說:「我的父親又老又貧,殺他幹什麼!我看將軍的意向,不在獲取金帛,或許將軍願意收留我在身邊侍奉?希望將軍能放過我的父親和哥哥。不然,我就在這兒跟你拚命,和父親哥哥一起死。到頭來,對將軍又有什麼好處?」

盜賊頭領依言留下詹女,放了詹家父子。詹女要求他們趕緊離開,並叮囑他們:「不要想念我,父親、哥哥多保重。我能做將軍的妻子,也沒有遺憾了!」

詹家父子從虎口脫險,趕緊離開了。詹女隨著盜賊走了幾里路,路過東市橋時,她縱身一躍,跳水身亡,以身殉節。群賊對於詹女的貞烈都驚愕不已。當年,詹女才17歲。

幾天以後,詹女的哥哥夢到了她。夢中,詹女對哥哥說:「幸好保全了父親、哥哥的命。我已經離世了,特來和哥哥道別。」

第二天早上,哥哥想到夢中的景象,非常哀傷。他的妻子見狀,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將夢境告訴了妻子。妻子一聽,大吃一驚:「我也夢到小姑來了,急切地向我道別之後離開了。」

次日,傳來詹女去世的消息,詹家為此哀傷不已。

郡守周少隱說:「詹女能在危急的時刻,在鋒利的刀刃面前,以柔軟的身段平靜從容地勸說盜賊,保全自己的父親和哥哥,最後以身殉節,保住自己的清白,這是全德的體現!」

鄉裡的人們都說,詹女平時喜歡讀《列女傳》,胸中深埋著古代女子的各種嘉言懿行,所以能像大丈夫一樣,做出頂天立地的事。

宋朝官員洪邁遂將此事蹟收錄於《夷堅志》中,以彌補未列入國史的缺憾。@*#

出自《夷堅志志補》卷一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大蛇或托夢給人,或吩咐巫祝,說它要吃十二、三歲的女孩。都尉和縣令都為此事發愁,而大蛇的妖氣所造成的災害卻沒個完。他們只得徵求大戶人家奴婢生的女兒、犯罪人家的女兒,把她們收養起來,到八月初一祭祀時,把女孩子送到大蛇的洞口。大蛇出來,便把女孩吞食了。連年這樣,已經用了九個女孩。
  • 河津吏因為醉酒,耽誤了大軍渡河。趙簡子大怒想處罰河津吏。娟見父親醉酒闖下大禍,自願代父受刑。
  • 誰能像這名漆室女子一樣,從國君和太子的年齡,就料想到魯國將會面臨的禍患呢!後世君子稱讚漆室女子,說她的思慮長遠。
  • 譙國夫人,現在的人們很少聽說過,但她可是嶺南的傳奇人物。夫人一生歷經梁、陳、隋三朝,雖然朝代更迭,風雲板蕩,她以誠心事君,以寬仁待萬民,又以兵威威震叛軍。在歷史的風浪中,忠誠和恩信為其保駕護航,使她平穩度過三個王朝,是巾幗英雄榜上的罕見奇才。
  • 人間包括飲食在內大小事件都是有預先安排的,但這種安排也不是絕對的,也是可以變動的,既有定數也有變數。
  • 望兒山也稱百望山,此山為太行山脈至華北平原最東端,主峰的海拔雖僅有210米但視野極為開闊,對北京城周邊的景致可一覽無遺。此地樹林茂盛、環境清幽,到了秋季可見遍山楓紅,如詩如畫的美景令人為之心曠神怡。關於此山的文字紀載最早可追溯至唐代的《長安夜話》,其內容說道:「百望山南阻西湖,北通燕平。背而去者,百里猶見其峰,故曰『百望』」。
  • 北宋哲宗紹聖年間(西元1094年四月-1098年五月),有個僧人遊歷浙江天台山,在山上迷路了,最後他走進了越州新昌縣(今浙江新昌縣)的沃焦山上。他發覺前面有一座大佛寺,寺裡寂靜無人聲。
  • 清代紀曉嵐的四叔,名叫紀栗甫。一天,到外地去探望朋友。走在半路上的時候,看到一個人騎馬飛馳而來,突然被路邊的柳樹枝條掛倒,撲通一聲,從馬背上跌到地下。當時路上有好些人,走過去一看:那個人已經好像氣絕了。
  • 人做善事時,不求回報,但善報之理卻往往真實不爽!
  • 這兩個恣意揮霍人生的徽州商人,沉迷青樓,幸好遇到的是有情有義的青樓女子,終於迷途知返,在困境中找到生機。他們記取人生教訓,把發跡的「一文錢」的經驗傳承後代,使得家族生意興旺了二百餘年。安逸的順境是失敗的溫床,嚴酷的逆境才是成功的搖籃,這人生的道理在這兩個徽州商人身上得到了印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