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心就養成負面思維!(下)
【大紀元2018年11月04日訊】前文提到大兒子上小學一年級時,碰到用筆搓弄他的同學,干擾他上課也使他心煩,不知如何解決之下,令他不想去上學。當時的情況的確告訴我,這是一個我們母子成長的好機會,一個讓潛能發揮出來的機會。
所以,我希望能提供兒子一個比較正面的想法,引導他走出負面的情緒,借此讓潛能發展出來。於是我對他說:「原來是這樣啊!我想媽媽知道他為什麼要這樣做,是因為他想要跟你交朋友,但是沒有用對方法跟在對的時間,那麼我們要幫助他啊!」
用正面回應干擾
接著我又補充:「為什麼我會知道他想跟你交朋友呢?因為你是一個好孩子啊!」他開心地笑著說:「媽媽,我知道了!」高高興興地為明天的上學去做準備了。後續我邀請了孩子的同學來家裡玩,也帶著孩子到同學家裡拜訪,就這樣孩子們開心互動,感情日益增厚。
到了兒子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他突然問我:「媽媽,你還記得以前有同學拿鉛筆搓我的事情嗎?」他很輕鬆地繼續說:「我就把他當作朋友,就解決了!」看著他開開心心的樣子,讓我深深地感謝:「朋友」所代表的「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信任,我相信這是人成為更好的生命需要的養份。
「不可以」就是「可以」
所以善用孩子學習寫「不」這個字的時機,教會他明白幾個一輩子都會有用的原則,會是一件心底踏實又有意思的過程,更會讓孩子體驗到「學以致用」的樂趣,相對的更會提高孩子學習的熱忱,可謂一舉數得。底下就列出一些正面思維的內容,與具體的指導語供讀者參考:
讓孩子明白當聽到老師父母在講規矩時,若總聽到「不可以這樣,不可以那樣。」那就是得從另一面來想想「可以」怎麼去做。例如:「上課不要遲到」那就是「上課可以提早到或準時到」;「上課不要講話」那就是「上課要專心」、要遵守「五到」。「五到」是筆者小學的時候老師們教導的好習慣,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和心到」,這讓筆者受用無窮。
孩子有時喜歡在吃飯的時候說話,有時一跟小朋友聊起來,興奮時甚至口沫橫飛、拿起筷子或湯匙在空中揮舞的屢見不鮮,樣子甚是嚇人。所以,吃飯前也要讓孩子知道「吃飯不要講話」,其實只要孩子養成習慣「帶著感恩的心,說聲謝謝老師(父母),然後坐姿端正地聞一聞飯菜的香味之後,才開動用餐。」如能配合著柔美的音樂,那更是優雅怡然。
良好的用餐習慣
雖然筆者離開小一的時空已有數十年之久,但是那位和藹可親的校長和老師們教給我們的一些生活好習慣,至今難忘。例如: 吃東西要細嚼慢嚥。可以告訴孩子們說:小朋友的嘴巴很神奇,會變魔術喔!只要將放到嘴裡面的飯慢慢地嚼一嚼,嚼上三十下,米飯就變成糖,好甜好好吃喔!小一的孩子對校長通常是尊敬有加的,而校長笑瞇瞇的表情更像神奇的指揮棒一樣,孩子們都乖乖地聽話照做了。
當然那口飯的香甜成就了我一輩子細嚼慢嚥的習慣,也成就了我至今還能保持著大學時代的苗條身材,沒有因為養育了3個孩子而走樣變形,校長功勞不小啊!孩子在細嚼慢嚥中可以實實在在地體會到各種食物不同的滋味,這些真汁原味,可以讓人無須添加各種刺激性的調味,而能甘之如飴,體會用餐的樂趣。偶而想開口分享一些想法時,也會記得吞下食物才說話,那麼有禮優雅的用餐習慣就容易在孩子的身上扎根了。
末以詩一首為記:「黃口小兒脫口不,好奇探索隨腳步,正向思維引導走,樂觀開心學習簿。」#
責任編輯:李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