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1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緯峻綜合報導)政府昨日公佈,預計2018/19年度至2022/23年度,5年期內公營房屋的總建屋量約有100,800個單位,平均每年約2萬個,低於長遠房屋策略的目標。
運輸及房屋局向立法會提交的文件,預計2018/19年度至2022/23年度,房委會有約72,900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落成,及有約24,600個其它資助出售單位。房協則會興建約1,700個公屋及約1,600個其它資助出售單位,公營房屋的總建屋量合共有約100,800個,當中超過一半位於市區。
根據「長策」的報告,政府未來10年需提供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當中20萬為公屋單位,即約每年平均需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政府的文件,預料2018/19年度興建的公營房屋單位最多,有2.71萬個,最少的2022/23年度只有1.44萬個,全部低於長策目標。
房委會委員尹兆堅表示,公營房屋建屋量在2022/23年度下跌至1.44萬個單位,當中只有1,500個資助出售房屋,憂慮之後會出現斷層。現時市民輪候公屋平均需要5.55年,相信不久便會超過6年。促請政府收回粉嶺高球場建屋,以應付短期的房屋短缺。
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公屋聯會總幹事招國偉指,未來公營房屋供應持續處於低水平,情況令人擔心。認為政府來年應更加快屋,及在年底公佈的長策周年檢討報告中,將公私營房屋比例調整至七三比。對於政府表示土地不足,他建議政房委會儘快審視現有屋邨的土地用途,包括研究在地積比率未用盡的屋邨增加單位。同時建議政府設立不少於10億元的「過渡房屋基金」,與民間機構合作發展過渡性房屋,解決燃眉之急。◇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