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花間集錦 文化漫步

【文史】吃橘懷橘 名將名相用人生說故事

作者:允嘉徽
吃橘、懷橘、詠橘、論橘的文化在華夏大地有著久遠的歷史,留下的故事也很精彩。(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55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經霜之後,一樹樹爍鑠耀眼的橘子香氣溢滿林野,「朱橘香苞數瓣分」、「白雲關我不關他,此物留君情最多」!採來鮮橘放玉盤,清香氣息讓人盡日都感到心清氣爽。黃澄澄的橘子,在涼涼冷冷的冬天裡閃耀著朱彩!

橘是好療方 陳皮好食方

吃橘子的文化在華夏大地有著久遠的歷史。《周禮》中就有橘子的記載,南方楚地的屈原愛香草植物、也愛橘,留下了《橘頌》名篇。

吃橘、說橘的文化在華夏大地有著久遠的歷史。(Fotolia)

《本草綱目》說橘[1],橘果酸、甘,橘皮辛、苦,效用也不同,真是奇妙;其中記載的橘在療病上的應用就有百種之多,橘皮、橘葉、橘核、橘果和橘絡入藥都有,其中又以橘皮療效最多。「陳皮」是剝下的橘皮經過三年的自然乾燥而成,它和橘果的性質不同。中醫學上說陳皮性溫,具有溫胃散寒、理氣健脾的功效,可以促進消化、提振食慾、去痰。但是陳皮偏於溫燥,所以陰虛體質的人,有乾咳無痰、口乾舌燥等症狀的人不適宜多食。

橘子的陳皮也是飲食中的特色一味。在廣東料理中,將陳皮的食療功能發揮得很極致。例如溫胃助消化的陳皮煲湯、陳皮茶、陳皮梅等等都很常見。陳皮青蘿蔔老鴨煲、陳皮蘿蔔炒肉絲、陳皮煲雞翅、陳皮油爆蝦等等都是常民飯桌上的家常菜。還有在滿漢名菜中,也有運用了陳皮做成的料理。

橘肉性質比較冷,燒過的橘子性質會轉變,冬天裡吃燒橘子,正是合時、對味。把橘子直接放火爐上燒一燒,或是放烤箱中烤一烤,待皮燒出香味、橘子果肉烤熱了,風味、質地也就不一樣了。

陸績懷橘遺親 流露至孝天性

古時候曾經有過「三顆橘子」在史籍上閃閃發光,慰貼慈母的心。懷橘的人至孝感人,激盪世人的胸臆,暖呼呼的孝心至今還保留在橘子上。

「懷橘」送給母親的是漢末三國時代六歲的陸績(西元187~219年,字公紀,吳郡吳中人)。陸績是個奇偉之才,容貌雄壯,但是雙腳有疾行動不甚便捷。他博學多識,自幼就精學詩、書,長大兼學禮、易,年輕輕就精通星曆、算數。出任將軍時還戮力研究,留下《渾天圖》、《注易釋玄》等著作。陸績的敦品博識和風義行誼在當代非常出名。《三國志.吳書十二.陸績傳》傳述了他的故事。

陸績的父親陸康是漢末廬江太守,和袁術友善。陸績六歲的時候,陸康帶著他拜訪袁術。袁術讓人端出橘子招待他們父子。陸績吃著橘子,孝思也被橘子的美味觸動了。於是,他拿了三枚橘子揣入懷中。就在拜辭袁術時,懷中的橘子卻溜了出來、咚咚墮了地。袁術對他說:「陸郎,你懷著橘子來作客嗎?」陸績跪地答道:「我想帶橘子回家送給母親嘗。」袁術對一個六歲孩兒的至孝嘖嘖稱奇。

《二十四孝》詩吟:「孝順皆天性,人間六歲兒。袖中懷綠桔(橘),遺母事堪奇。」就是傳頌陸績的這個故事。

圖為明 仇英《二十四孝冊.陸績懷橘貽親》。(台灣  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陸績小時候的奇偉表現還不止這一樁。在他年少時,正值漢朝末年天下分立、海內不靖之時。有一次,孫策宴請張昭、張紘、秦松等上賓,共論政事,大家都紛紛論說著如何用武力治天下。

那時陸績敬陪末座,聽到了大人們的這番話,不禁放大聲音喊道:「古時候,管夷吾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孔子說:『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現在,大家不講道德懷柔取天下之道,反而執力尚武,績我雖然年紀小不懂事,心裡感到很不安。」小小陸績的一番話,讓在座的主賓都非常詫異。

「懷橘」的陸績,展露了至孝的天性,果然一個純孝之子,長大後就是一個鏗鏗然清廉無私的貞節漢子。[2]。陸績的貞節讓我聯想起屈原的《橘頌》[3],屈原說橘子是天地間的嘉樹,「嗟爾幼志」非常出眾,美好的外表下懷有「秉德無私」的志節。

橘頌:秉德無私

從屈原之後的詩人詞家、忠貞的知識分子,就把「橘頌」寫入了詩詞天地,照亮人間的氣節,和凜凜松柏相並比立。明代區大均追隨三閭大夫屈原的志節,說:「我學三閭持橘頌。」

宋代徐瑞《與陳善從》叮嚀道「萬一踰淮去,毋忘橘頌詞」,他把「橘頌」和「橘越淮為枳」兩個著名的橘子典故連在一起了。古來有經驗,「橘越淮為枳」,就說天時、地氣造成各地的風土不同,感應、孕育了地方的物性,化育出不同的風土味,橘樹常被拿來作為此特色的代表。周代的《周禮.冬官考工記》就寫了「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後可以為良。……橘逾淮而北為枳」。

橘逾淮為枳

古代齊國的名相晏子就深深懂得「橘越淮為枳」這個事理,在外交上善用了華夏文化的智慧,成就了漂亮的外交一役。

《晏子春秋》記載,說晏子將到楚國之前,楚王就聽說了,他對左右說:「晏嬰這個齊國的辭令家就要來了,怎樣才能羞辱他呢?」左右臣下就給楚王想了個點子、出了個劇本。

不久晏子來到,好戲正式登場。楚王賜酒給晏子,正當喝得酒酣耳熱時,二個官吏縛綁著一人晉見楚王。楚王和臣下照著劇本搬演著,說這個人是齊國來的,是竊盜罪犯。然後,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人本就擅長竊盜嗎?」

這時,晏子謹謹慎慎離開座席,恭恭敬敬行禮對答說:「嬰聽說,橘子生長在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橘、枳徒有葉子相似,果實味道卻不同。那麼,為何會這樣呢?水土有異的緣故。現在,生長在齊地的人民不盜,入了楚國則為盜,若沒有楚地的水土能使人轉為擅盜嗎?」

晏子用了「橘越淮為枳」這個橘子的物性,著著實實地教育了故意羞辱他的楚國君臣。楚王當場就笑說:「不能戲弄聖人呀!寡人反而自取其害了。」就這樣,「橘越淮為枳」成了中華文化中一個天地感應化物的經典。風土說的科學性不也就不言自明了!

淑麗之橘 內外兼美

《本草綱目》說,橘木高一丈餘,夏初開出白花,(黃曆)六、七月結果,到了冬天黃熟。橘的果實剖開時,有一股清香紛郁的霧氣。

橘樹枝上長著刺,彷彿「堅定」代言它的抉擇--堅守淮南作本鄉。冬季裡,黃澄澄的橘子掛滿枝葉間,真的很耀眼!剝開橘子散出的芬郁香氣,舒散身心又解渴。屈原以「淑麗」頌讚橘子內外兼美,「淑離(*麗)不淫,梗其有理兮」;屈原又說橘無私可參天下,他本人也留下了道德良範。

天時、地氣生長了嘉美的橘樹,讓它來豐厚中華文化的文采和內涵。屈原、陸績兩位先哲,建立了頌橘、懷橘的道德典型,晏子完美演繹了中華文化的精粹橘說,成了華夏後代的人生導師、精神益友。

-參註-

[1]:李時珍說︰橘皮,下氣消痰,其肉生痰聚飲,表裡之異如此,凡物皆然。今人以蜜煎橘充果食甚佳,亦可醬菹也。

[2]:吳國孫權統領吳國的時候,讚賞陸績的風義行誼,徵召他為奏曹掾。陸績當官正直,直言彈劾,他人都很懼怕。後來出任鬱林太守,加偏將軍。罷官歸家時,一身輕簡,就如「兩袖清風」一般。就因為他的行裝太輕,船遭風輕飄飄地無法越海,結果船家取來石頭鎮船,才得順利航行。那顆鎮船石後來被稱為「鬱林石」,表徵陸績的清廉。

[3]:屈原《九章 其八 橘頌》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深固難徙,更壹志兮。
綠葉素榮,紛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圓果摶兮。青黃雜糅,文章爛兮。
精色內白,類可任兮。紛縕宜脩,姱而不醜兮。嗟爾幼志,有以異兮。
獨立不遷,豈不可喜兮?深固難徙,廓其無求兮。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
閉心自慎,不終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願歲並謝,與長友兮。
淑離不淫,梗其有理兮。年歲雖少,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

@*

-點閱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秋花最是葵花好,天然嫩態迎春早!秋葵是百菜之主,四時之饌,古人早就傳說。戰國時代魯國有漆室女,明智洞察國家處境有「葵憂」;杜甫樂道安命,追隨唐虞飯葵堇,純真自在,不分物我、萬物一體。秋葵「花心」幾家懂得?
  • 九月九日重陽將到,秋山上、綺窗前茱萸結實成熟了,逢寒露清香更芳烈。茱萸的香不同蘭桂,「茱萸自有芳,辛烈獨擅名」!在茱萸女身上展露無遺。每逢九九重陽佳節,茱萸倍流芳,年年伴人細回味!
  • 仙菊遇重陽,「吾家滿山種秋色,黃金為地香為國。」不慕榮利、忘懷得失的靖節先生陶淵明與菊共鳴:「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秋天不能沒有菊花,沒有菊花的秋天不僅失色,而是失了正色;九月九日不能不道菊花,重陽無菊就無味了。
  • 楓葉染出歙赩秋色,喚春回。王實甫一曲「碧雲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讓人量身訂做自己的相思。楓香、楓宸……乾隆皇帝在楓香阪道上思想起前輩帝的仁君風範……
  • 生物科技界對銀杏能夠孑遺二億多年的青春活力一直很投注,然而,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的種活銀杏樹的竅門更是耐人尋味,就說要把銀杏種活就不能讓它落單,必須……,陰陽相感之妙如此。
  • 黃帝夢中之人轉生老子?印度人和希臘人同宗?一陣大風帶來的奇跡,真實的歷史,超越你想像。
  • 民間有「做七」習俗,「做七」意指在親人往生後每七天舉行超度法事,「做七」習俗行之久矣,由來為何?為甚麼不行作「五」、作「十」的習俗,而是做「七」呢?做「七」的理據為何呢?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來了解。
  • 王勃從滕王閣高處臨觀秋景,所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瑰偉絕特的景色就來自初唐上元二年(675年)九九重陽日。共賞九九重陽詩詞的名篇佳句。
  • 可知古今有兩個「中秋」?它們各以「月夕」和「夕月」為名,表現了「中秋」豐富多元的特色與內涵。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吧。
  • 中秋節的月亮與嫦娥的傳說迢遞人間幾千年,是最古老的中華民俗傳說中的一個,啟發人修煉成仙、返本歸真的追求,也顯示給人往上飛昇的關鍵。月餅加進了月亮與嫦娥故事中扣響人間的中秋組曲,傳送著濃厚的團圓情味。宋代學者邵雍《梅花詩》吟:「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道出了天人之間的幽微相通,嫦娥可不就是引路的仙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