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三翁,名進,字從先,是河南中牟縣白沙鎮人。他原來是一名黃河埽兵(見註1),為了迴避兵役而被削除戶籍逃亡在外,後來在棗林遇到孫思邈。孫思邈傳給他道法和一些治病的技能。
孫思邈離開之前,曾叮囑他:「千萬不要離開這裡,除非天子召見,不要輕易離開。等我再來時,你就可以和我一起回去。」
到北宋宣和(宋徽宗的最後一個年號)壬寅年(1122年,這年岳飛從軍成為真定宣撫劉韐的部下,三年後金與北宋聯合滅遼,再兩年金滅北宋),趙三翁已經一百零八歲了,果然受到了皇帝召見,居住在葆真宮。
不久之後,趙三翁就懇求讓他回山林中去。由於他醫技與法術都精通,還能夠招請鬼神,並可以知道未來的事,所以凡是有人找他治病,他就用按摩等各種治療方式處置,能迅速解除病人的痛苦。
保義郎頓孺被虛寒症折磨了二年,病得厲害,到了骨瘦如柴的地步。有一天,他正在用艾條灸灼,趙三翁來訪,詢問他的病因。頓孺如實相告,趙三翁叫人先把灼炙的艾條全撤下。
當時正值盛夏酷暑,天氣極其炎熱,趙三翁令人打開房屋裡的三扇天窗,讓日光從屋頂直照下來。叫頓孺仰臥在床上,在他的肚子上鋪了滿滿的經過搓揉的艾絨,大約用了十多斤,由熾熱的日光灼炙。
不一會兒,頓孺感到日光的熱氣穿透肚臍和腹部,熱到令人難以忍耐。過了一會兒,腹中猶如雷鳴一般響,頓時洩下穢物。從嘴裡鼻子裡呼出的氣息,全都帶著濃郁的艾草氣,這時才停止治療。
第二天又重複這樣做。如此過了一個月,頓孺的病就好得差不多了。但仍讓他持續治療滿了一百二十天,從此以後,頓孺的陳年舊疾全都被清理根除了,如同年輕時一般強壯健康。
趙三翁說:「這是孫思邈真人留下的祕訣。世人只是知道灼艾,而不知道艾灸時認穴不准會白白遭罪,還耗損氣力。太陽之所以叫太陽,就是說其秉持的是太陽真火,當用艾絨鋪遍腹部,又通過日光的慢慢照射,艾草的功效能極大地進入腹部。用這個太陽光配合艾絨治療的方法,時間最好是在黃曆五六七月。如果是秋冬之間,應當以厚厚的艾絨鋪滿腹部,再蒙上綿衣,在熨斗裡盛上炭火,用熨斗慢慢地燙,以聞到濃濃的艾氣為度,也能有次一等的效力。」
這位趙三翁的醫術出奇而又符合道理之處,都跟上面的例子類似。
密縣(今新密市,位於河南省中部的嵩山東麓)墮門山有一個道友名叫席洞雲,以前他獨自前往嶺上瀑布之水下沖成潭之處遊玩,因為喜愛當地山水風景的清峭高爽,於是在那裡蓋了房子住。但沒多久各種各樣的鬼怪就都出現,還不到一年,災禍變故接踵而至。
席洞雲於是拜訪趙三翁,將此事告訴他。趙三翁說:「你是不是住在五箭之地啊?」席氏曰:「有關地理的說法有很多,但惟獨沒有聽說過五箭之地,請問這是怎麼回事?」
趙三翁說:「峯巔嶺脊,陵首隴背,土囊之口,直風當門,急如激矢的地方,叫做風箭。峻灘急流,懸泉瀉瀑,衝石走沙,聲如雷動,晝夜不息的地方,叫做水箭。
「堅剛礫燥,斥岸砂磧,不生草木,不澤水泉,硬鐵腥錫,蟲毒蟻聚,散若壞壌的地方,叫做土箭。層崖疊巘,峻壁巉巖,鋭峰峭岫,拔刀攢鍔,聳齒露骨,形狀像寶塔的地方,叫做石箭。
「長林古木,茂越叢薄,遮天蔽日,垂蘿蔓藤,陰森肅冽,猶如廢墟荒墓的地方,叫做木箭。這五箭之地,能射傷居住的人,所以都不適宜居住。
「那些回環紆抱,氣象明朗,形勢寛闊,土地肥沃,泉甘石清的地方,才是最好的住地。不必一一拘泥於天星地卦。你回去以後,照我說的去做,就能去凶就吉,日後自會安然無恙。」
席洞雲恭敬地接受了趙三翁的教誨,避開五箭之地,果然鬼怪作祟的事情停止了。此後,世人都不知道趙三翁去哪兒了,再也不見他的蹤影。
註1 :
「埽」的含義是用以堵口或護岸的東西。宋金時期的力役相當繁重,埽兵是治理黃河的河工役兵。當時水患不斷,尤以黃河為烈,修築河堤、堵塞決口,是當時經常性的大役。史載,黃河「沿河上下凡二十五埽」,「埽兵一萬二千人……」。黃河埽兵,就是徵發用來時刻防範黃河水患的。
@*#
(據《夷堅支丁志》卷八)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