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0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數位桃城,智慧領航。地圖是歷史的記憶,嘉義市政府31日在市府8樓會議廳舉辦「嘉義市航測數值地形圖更新及3D城市建置計畫案」成果展示會,由市長涂醒哲正式宣布嘉義市領先全台,已建置完成全市範圍的「3D數位城市」,總面積達6,000公頃。
市府都市發展處以最新航空多角度傾斜攝影技術建置3D影像模型,重現全市3D真實場景;環保局規劃以3D數位城市平台加速綠能屋頂計畫;智慧科技處則打造智慧城市藍圖的八大應用面向。會中都發處同時宣布「嘉義市土地使用分區核發系統」2018年10月31日日第一階段上線,並將在2019年3月正式上線,可提供都市計畫使用分區、地籍圖套疊的精準圖資。
涂醒哲比喻,3D數位城市就是「放在電腦裡的微縮城市」,先進企業像是Google都努力在做。嘉義市不但是全台第一個成立智慧科技處的縣市,也是全台第一座全市建置的3D數位城市,這套系統可以讓市府團隊與市民對未來都市的規畫有更立體的想像,且跟周邊環境做更好的結合。
涂醒哲引用日本建設公司廣告:「要做會留在地圖上的事」,也就是做對的事。市民已經看到嘉義市火車站前廣場美化、動線活化、景觀優化的建設成果。鐵路高架化新車站設計、橋下空間利用、周邊規劃,也將縫合市區、帶動發展新願景。
會中涂醒哲以嘉義市舊地圖的時序比對,引領大家回顧嘉義市發展歷史,並談到地圖是歷史的記憶,現在市府的努力,也會變成未來的歷史與地圖,市府正在替嘉義市留下歷史紀錄。
都發處副處長陳永軒表示,都發處以航空攝影方式,將全市6,000公頃面積,以製圖比例尺1/1000,完成嘉義市數值地形圖更新。「在視覺化、虛擬的3D影像模型中,可像鳥一般在空中飛翔」。掌握全市建築物外觀輪廓與高度,進而建立俗稱方盒子的積木模型(LOD1),全嘉義市總計有226,302個方盒子(房屋數),再進階挑選全市100棟重要地標、古蹟、機關、商業設施,製成精緻模型真實貼圖(LOD2),目前已完成約60棟,主要分布在鐵路沿線的兩側,便於未來在建立鐵路沿線3D模型時,找到參考座標。
「看見未來的樣子,神遊其中的3D影像模型」。陳永軒指出,3D數位城市技術可實際運用在都市規劃發展上,並以鐵路高架化為例,透過建置3D鐵路高架設計模型,提供鐵路高架化的3D數位都市景觀虛擬實境,讓市民可以經由3D視覺真實感受完工實景,不用再靠想像;並將建物拆遷可視化,調整設計與規劃。都發處也計畫利用全市精確的三維空間資訊,推展到城市規劃、市民工作坊等。
環保局長張志誠談到,「環保局也搭上這波3D數位風潮,將技術用在太陽能板推廣上,嘉義市透天厝很多,適合推廣太陽能板」。張志誠分享以3D數位城市推動「全民綠能千屋計畫」,強調綠屋案場潛能分析需要使用3D、高精度、視覺化分析平台。3D航測影像可協助了解綠能屋頂面積、型式及坐向精度,並提供三維建物模型,分析陰影遮蔽範圍與日照時間,並可由空間展示分析,精確推估綠能屋頂PV設置容量。
智慧科技處處長熊博安談到,前瞻智慧城鄉計畫嘉義市總計10件計畫,約8億元補助,透過8大面向:智慧路燈、商圈品牌、智慧旅宿、智慧交通、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安全、智慧治理同步執行,8大面向可歸納為三個部分:智慧經濟、智慧照護及智慧建設。熊處長說明嘉義市連續在2017及2018年獲得ICF全球TOP7智慧城市,並在今年獲得ICF全球智慧城市(50萬以下人口),排名第四的殊榮,嘉義市將持續努力邁向智慧樂活城。
涂醒哲也說明,中央補助的「城鎮之心」計畫工程,市府運用數位城市技術,從蘭潭出發,一路往維新路(獄政博物館)規劃的親水空間飛過去,看到的是都市實景與規劃的內容,接著後面也沿著北排水幹線飛到香湖公園,鐵路高架也都出現了。運用「實境」加「未來」的視覺化工具,真的是與民眾溝通的一個好方法。
嘉義市政府自去(106)年推動「嘉義市航測數值地形圖更新及3D城市建置計畫」,以3D數位技術帶動市政推展,城市規劃藉由3D模擬變得真實。市府都發處官網提供示範體驗區,歡迎民眾多加體驗。3D數位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礎,也是全球先進城市的進步指標,後續可供相關單位運用於都市設計審議、防災、治安、環境保護、衛生醫療等應用,實現智慧城市「智慧治理」的目標。嘉義市政府建構3D數位城市,領航全台灣,創造榮耀、進步的3D城市。
責任編輯:英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