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紹嘉帶領台灣國家交響樂團美西巡演
【大紀元2018年10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楊婕美國聖地亞哥報導)被《洛杉磯時報》稱為「亞洲最好之一」的台灣國家交響樂團(NSO,也稱台灣愛樂樂團)將於10月底展開美西四城市巡演,包括在聖地亞哥科普勒交響音樂廳(Copley Symphony Hall)的演出。
這是繼2016年底在加州橙縣Costa Mesa的Segerstrom音樂廳一場成功首演後,台灣國家交響樂團第二次到美國演出。
樂團音樂總監、指揮呂紹嘉在台灣通過電話採訪向聖地亞哥《大紀元》介紹,「因為上次在Costa Mesa的演出很成功,當地很快就邀請我們再去。」
2018年的行程增加了在聖地亞哥、舊金山和西雅圖三個城市的演出。
呂紹嘉認為:「交響樂團是社會的縮影,從演奏中能反映出一個社會的環境。」他說,「台灣的社會環境很有活力、很年輕、很有創造力,也非常有彈性,還具有海島個性,人們非常勤奮,既有很深厚的傳統,也受了很多不同文化的影響。」
因此,這次到美西的演出,對曲目的選擇「有多方面考慮,用心很深」,他說,「既要展現樂團的特色,多元性和傳統,也要同時讓觀眾看出樂團對不同風格作品的掌握程度,展現我們如何將受到的不同文化的影響,吸收成為我們自己的東西,化成我們的聲音和感情,把他們表達出來。」
這次巡演的節目包括法國作曲家德布西(1862-1918)的《大海》,和拉威爾(1875-1937)的《達芙尼與克羅伊》第二號組曲,以及台灣作曲家金希文(1957-)反映原住民文化的《跳舞歌》(選自《鼓動的山巒》)。
呂紹嘉介紹,這次巡演也特別邀請了國際知名的英國鋼琴家史蒂芬·賀夫 (Stephen Hough)和台灣最具代表性的年輕一代小提琴家曾宇謙與樂團合作。賀夫將在聖地亞哥、橙縣和西雅圖的音樂會上演奏李斯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曾宇謙將在舊金山的音樂會上演奏美國作曲家巴伯(Samuel Barber,1910 – 1981)的《小提琴協奏曲》。
呂紹嘉說,「台灣一直在努力爭取國際認同。做為台灣古典音樂的旗艦樂團,我覺得我們可以在音樂上為台灣盡一份力量。」「我希望通過這次演奏,更多的美國人,包括美國華人,來聽音樂會,並通過音樂,自然地認識台灣……因為音樂是最直接最自然的表達感情的方式,不需透過語言,可以讓我們很快交朋友。」
呂紹嘉是享譽國際樂壇的指揮家。自1991年於維也納音樂院畢業後,他接連在國際指揮大賽中獲獎,其中以拿下法國貝桑松、義大利佩卓第與荷蘭孔德拉辛三項大賽首獎最受矚目。在旅居德國期間,他先後擔任柏林喜歌劇院首席駐團指揮(1995-1998)、德國柯布倫茲市立歌劇院音樂總監(1998-2001)、德國國家萊茵愛樂交響樂團音樂總監(1998-2004)、德國漢諾威國家歌劇院音樂總監(2001-2006)。
自2010年8月起,呂紹嘉接任台灣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帶領樂團走出台灣,巡演歐洲多個城市,近年又開始帶領樂團走向美洲。
台灣國家交響樂團在聖地亞哥的演出:
時間:10月31日(週三)晚8時
地點:Copley Symphony Hall
750 B St, San Diego, CA 92101
購票:
責任編輯:白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