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太后臨終前 竟讓皇帝不要把皇位傳給兒子

作者:柳笛
杜太后從大局出發,希望宋太祖將皇位傳於親弟弟。圖為宋太祖(左)和杜太后(右)畫像。(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font print 人氣: 1850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三字經》裡說:「夏傳子,家天下。」從大禹把王位傳給兒子開始,中國一直延續著父傳子的王位世襲制度。但是有一個朝代,皇帝竟然把帝位傳給親弟弟,這是什麼原因呢?

就在北宋剛剛建立的第二年,王朝的第一任太后——杜太后重病不治,要立一份神祕的遺詔。正史的記載是這樣的:當時,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太后身邊,日夜侍奉湯藥,太后臨終時,特意召來了功臣趙普。

太后問皇帝:「你知道天下是怎麼打下來的嗎?」孝順的太祖非常擔心母親的病情,哭得很傷心,不能回答。太后繼續問他,太祖才說:「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為祖先和母后積了大德。」太后卻說:「不對,是因為你之前的周世宗讓小皇帝治理天下罷了。如果周朝有年長的人做皇帝,天下還能是大宋的嗎?」

因此,太后立下遺命:「你去世後,應該把帝位傳給弟弟。天下這麼大,政務又這麼複雜,如果宋朝能立長者為君,這才是國家的福氣啊!」太祖立刻跪拜,哭泣著說:「不敢不聽從您的教導。」於是,太后命趙普把剛才說的話寫成詔書,在結尾處落款「臣普書」。完成後,太后把遺詔藏在金櫃裡,由專人保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金匱之盟」。

宋太祖畫像。(公有領域/大紀元合成)

後來,太祖駕崩,帝位果然傳給了他的親弟弟趙光義,也就是宋太宗。按照親疏關係來說,太祖肯定是希望讓兒子當皇帝的。但是每個王朝在剛建立的時候,根基不穩,太祖為了宋朝基業,願意放棄兒子的利益,可見他是一位顧全大局的明君。而從他和太后的這次互動中,我們也能看出,太祖是一位重孝道、守承諾的賢人啊!

宋太宗像(公有領域)

當然,杜太后也是一位深明大義的女性,所以她的話才會對皇帝有很大的影響力哦!這裡再跟大家分享杜太后生前的小故事。太祖黃袍加身,剛剛登基稱帝的時候,有人趕來報信:「您的兒子當上皇帝啦!」太后卻只是淡淡一句:「我的兒子素來有大志,今天看來果然是這樣。」

到她被正式封為皇太后時,看到滿朝大臣恭敬地拜賀,太后又變得悶悶不樂,愁容滿面。有人勸她:「臣聽說『母以子貴』,現在您的兒子做了皇帝,您為什麼不高興呢?」

太后說:「我聽說『做皇帝難』,皇帝是萬民之主,如果他治國有道,皇位就可以長久;一旦國家失去控制,想再當回老百姓都不可能了,這才是我憂慮的啊!」太祖聽到後,立刻對母親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教導!」杜太后只當了一年太后,卻在正史中留下三次談話,這在歷史上也是很罕見的吧!

自己的兒子突然當了皇帝,做母親的卻非常淡定;自己做了地位最尊貴的女性,卻清醒地認識到治理國家的重要性。杜太后這種淡泊名利、憂國憂民的品德,也對皇帝起到了很好的輔佐和督促作用,她不愧是宋朝后妃的第一人啊!

拓展閱讀:不傳位給兒子的皇帝還有誰?

一般來說,皇帝都會選擇嫡長子作為皇位繼承人,少數也有傳給兄弟或者其他人的。這倒不是因為這些皇帝對兒子有什麼偏見,而是從國家大局出發,選擇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賢人,承擔治理天下的重任。就像上古聖王堯、舜、禹通過禪讓制度傳遞王位一樣, 這其實是一種對國家、對百姓都負責的做法。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還有哪些傳賢不傳子的皇帝吧!

孫吳政權奠基者孫策,傳位給弟弟孫權。孫策雖未稱帝,但是三國鼎立的時代,孫策平定江東,算是吳國的第一位首領,可惜英年早逝。臨終前,孫策沒有將東吳事業託付給年幼的兒子,而是選擇德才兼備的孫權。《三國志》記載,孫策曾對孫權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而孫權的確不負眾望,將父兄的霸業不斷發展,成為東吳的開國皇帝。

孫權像。(大紀元製圖)

宋高宗趙構,無子嗣,傳位給養子宋孝宗。由於宋孝宗的即位,宋朝皇位終於回歸太祖趙匡胤子孫一脈,也算是「物歸原主」。孝宗還是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宋史》稱讚他「卓然為南渡諸帝之首」。比如他為岳飛冤案平反,力主收復中原失地;整治貪官、重視農業,南宋從動亂進入中興時期,史稱「乾淳之治」。

明熹宗朱由校,子嗣早夭,傳位給弟弟明思宗朱由檢。明熹宗是歷史上罕見的「木匠皇帝」,在朝政上沒有什麼建樹,但在臨終前決定傳位給弟弟朱由檢。《明史紀事本末》記載他的話:「吾弟當為堯舜之君。」朱由檢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崇禎皇帝,也就是明朝最後一位皇帝。但是他本人勤於政務,大力清除閹黨,力圖扭轉明朝的敗亡之勢。明朝滅亡時,他自縊殉國,也是一位很有氣節的皇帝。

元武宗海山,繼承皇位前,遠在漠北平亂。他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在大都發動政變,清除政敵,襄助海山順利登基。海山沒有選擇兒子,而是冊封這位弟弟為皇太子,並且終生守約。愛育黎拔力八達即元仁宗,他在位九年,進用漢臣、恢復科舉,大力整頓朝政。他為人恭儉慈厚,以仁心仁政著稱,史學家讚其有漢文帝之風。@*#

(參考資料:《三國志》《舊五代史》《宋史》《明史紀事本末》)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在民間的傳說中,阿骨打的弟弟完顏晟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轉世。當年,完顏晟奉命出使宋朝,宋廷臣子見到他的相貌驚訝萬分,實在像極了宋太祖趙匡胤。完顏晟曾赤手搏熊擒虎,為哥哥解圍,不過,做皇帝後,因私用國庫財物,也曾遭臣子杖打。
  • 出身於少數民族的孝文帝,年少時就善於騎馬射箭,而且體力充沛。十多歲時,他就能以手指彈碎羊膊骨。而他張弓射箭,往往能百發百中。不過孝文帝十五歲以後,就不再殺生,停止了一切射獵活動。
  • 皇太極為保護民生,還制定了不少法令,比如嚴禁踐踏百姓田苗,從士兵到長官不許私取百姓一物,不准驚擾百姓,耗費百姓財物。即便是他自己外出行軍打獵,哪怕遇到寒冬時節,也要把營帳扎在野外,不許進入屯堡擾民。
  • 泰山不捨棄任何土壤,海水不排斥任何水流。比喻心胸寬廣,目光遠大,能包容不同的人或事物。語出《史記·李斯列傳》。
  • 說唐高祖即已定都長安,但天下還未一統,群雄割據地方。李淵稱帝,傳檄天下。長安就成了豪雄率先攻打的目標。隴西薛舉想趁著李淵帝位還沒坐穩,就趁機出兵,攻打長安。薛舉雄踞隴西,擁兵十幾萬,聲勢頗為強盛,是李唐的一大勁敵。
  • 李世民與平陽公主率領的大軍集結,兩下會師,共計二十多萬兵將。李世民治軍嚴明,大軍雖眾,但行軍時隊伍並不凌亂,整齊畫一,軍容氣象自帶威儀。凡經煬帝行宮園苑,悉數罷免守官,並釋放宮女回家。
  • 突厥始畢可汗派康稍利率領了五百人,以及二千匹戰馬,和劉文靜一起來到李淵麾下。李淵慰勞有加,稱讚劉文靜可謂是不辱使命。
  • 《宋史》評宋孝宗為南宋最為賢能的皇帝,而且孝宗又是難得的孝子。有哪些真實小故事,凸顯這位皇帝的特色與政績呢?
  • 漢宣帝是史上有名的中興之君,而他第一道詔書流露的「深情」更是史上流芳。於公於私,漢宣帝都顯露了真摯又深刻的仁愛之心。
  • 康熙初年,學士孫芑瞻(名在豐)擔任皇帝身邊的侍講。他跟眾人說了自己親見的康熙皇帝的幾件事。在正史和史料中,有許多康熙帝謙虛勤學、敬天愛民、仁愛寬容賢臣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