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視頻

【新聞看點】川普再警告 北京為何1項死不相讓

美國總統川普曾在內閣會議上表示,中共回到談判桌來,必須拿出更好的條件。 (Mandel NGAN / AFP)

【大紀元2018年10月02日訊】大家好,歡迎大家訂閱關注新聞看點,我是李沐陽。

美國與加拿大經過緊張談判,在昨晚(9月30日)12點的最後一刻,宣布達成了貿易框架協議,這是川普政府爭取公平貿易的又一個成功動作。加上正在和歐盟進行貿易談判,聯大期間川普表示暫時不和日本打貿易戰,有分析認為,川普正在加速解決周邊和盟友的貿易爭端,可能會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向北京施壓上。

完整視頻:

川普再喊話:公平貿易

前天,在西維吉尼亞州的集會上,川普再發重砲警告,「要麼中國開放市場、實行公平貿易,要麼我們不跟他們做生意。就這麼簡單。」「美國之音」報導,川普面對許多支持者表示,美中巨大的貿易赤字,美國年復一年地將幾千億美元輸給了中國。「我們這樣做有多愚蠢。」

不知是不是川普的重砲警告有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中共昨天宣布,從11月1日起,對1585個商品實行降稅。中共財政部官網介紹,這次降稅大約占中國稅目總數的19%,平均稅率從10.5%降到7.8%,平均降幅為26%。

不過有觀察人士指出,在美國的巨大壓力之下,中共大面積降低商品關稅,但是對強制美國企業轉讓技術這一項是死不相讓。

眾所周知,美中貿易戰正在高燒階段,中國經濟已經出現下滑,顯示出受到了嚴重衝擊。這種情況下,中共不得不大幅降低部分商品關稅。但是對盜竊知識產權的指控,中共百般抵賴。寧可承受貿易戰的壓力,也不承諾不再盜竊知識產權,甚至還在竭力「洗白」。

中共盜竊知識產權 太多證據

中共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早前就曾表示,指責中共盜竊知識產權是「無中生有」。他表示中共在堅定地保護知識產權,成效「有目共睹」。

真是這樣嗎?其實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在3月份的301調查報告中,已經對中共的詭辯作出了回應。報告中表示,中共官員的辯護沒有證據且不可信。調查清楚地證明,中共的技術轉讓制度是美國企業在中國的一個長期問題,特別是在中共針對的高科技行業。中共官員用「有選擇性和不透明的方式強制技術轉讓」。

長期以來,有很多美國企業向美國政府抱怨,中共政府強迫他們轉讓知識產權。無論是化學品、電腦芯片還是電動車等行業,中國大陸都有一批中共扶持的「冠軍企業」競爭對手,這些對手用偷來的技術,威脅著自己企業的生存。中共為了竊取知識產權,使用了多種不同的辦法。

9月26日,《華爾街日報》記者魏凌鈴(Lingling Wei,音譯)披露了中共系統性獲取美國企業技術的幾種手段,令人不寒而慄。其中IBM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副總裁帕迪拉(Christopher Padilla)對布蘭斯塔德說,中共有很多的報復方式,讓他們敢怒不敢言。他說「如果有人在黑暗小巷裡被捅刀,你在第二天早上之前不會知道是誰幹的。但凶殺案確實發生了。」

帕迪拉説的這種情況,我們很多人可能只在電視劇中看到過類似的場景,一般是黑幫流氓使用的手段。但是現實中這些美國人遇到了,原因可能只是逼迫他們轉讓企業技術。魏凌鈴在推特上透露,完成這篇報導相當不容易。

就是說,中共為了獲得技術,是不擇手段的,這也正是美國對它發起關稅制裁的核心問題之一。眾所周知,貿易戰對中共的壓力非常大,香港《南華早報》主筆黃忠清(Cary Huang)在昨天的分析文章指出,中共將成為這場貿易戰的最大輸家,非常糟糕的情況就會出現。

放棄轉讓技術?中共死不相讓

相信中共也清楚自己有幾斤幾兩,跟美國打不起貿易戰。但它為什麼就是不肯在轉讓技術上讓步、非要承受貿易戰的巨大壓力呢?

大家知道,中共有一個產業計劃「中國製造2025」。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曾表示,這個計劃的主要支柱就是依靠收購國外技術、科技公司和先進技術。中共的這個計劃,是要到2025年實現70%的「自給自足」,包括航空航天設備等核心部件和關鍵材料。

萊特希澤指出,如果中共要在這些高科技產業與其它國家正當競爭,那沒有問題。但是通過投入3千億美元補貼、限制市場准入以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手段,以犧牲他國利益為代價,那就另當別論了。也就是說,中共的這個產業計劃是靠著偷技術支撐的,如果不偷,這個2025計劃就泡湯了。

時事評論員唐靖遠表示,中國近些年在科技上的發展,大多是靠偷技術在支撐。因為中共統治大陸幾十年,搞得中國人沒有了信仰、道德、誠信和責任,缺少踏踏實實的作風,沒有求是認真的態度。技術發展不起來,所以只有靠偷,科技第一大國的美國也就成了首要的目標。

而中共把偷來的技術,都用在了對付國內民眾上,維持它的政權。唐靖遠指出,沒有技術,它的政權也會感到不穩。其實貿易戰打不打,中共都只有死路一條。但是它認為有技術支撐,可能會多延續一點時間,所以它寧可讓14億中國百姓買單打貿易戰,也不在轉讓技術上讓步。

感謝您關注新聞看點,再會。

大紀元《新聞看點》製作組  #

責任編輯:李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