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造紙第十三卷
造紙原料
凡以楮村(一名榖樹)皮與桑皮、木芙蓉皮等皮料造出的紙,叫皮紙。用竹纖維造的,為竹紙。精美的紙極其潔白,供書寫、印刷、書信、文書之用。粗糙的紙作火紙和包裹紙。
所謂「殺青」,是從砍竹而得到的名稱,「汗青」則從蒸煮而得其名,「簡」是指已製成的紙。
因為煮竹成簡(紙),後人遂誤以為削竹片可以記事,還更誤以為「韋編」的意思就是用皮條穿在竹簡上。秦始皇未焚書以前,有很多書籍,如用竹片記事,又能記多少東西?還有,西域國家有用貝樹造成貝葉,中國又有人認為貝葉可用來寫佛經。豈不知樹葉離根即焦枯,這種說法與削竹片記事之說是一樣可笑的。
原文
《天工開物》殺青第十三卷──紙料
凡紙質,用楮樹(一名榖樹)皮與桑穰、芙蓉模諸物者為皮紙,用竹蔴者為竹紙。精者極其潔白,供書文、印文、柬啟用;粗者為火紙、包裹紙。
所謂殺青,以斬竹得名;汗青以煮瀝得名;簡即己成紙名。
乃煮竹成簡,後人遂疑削竹片以紀事,而又誤疑韋編為皮條穿竹札也。秦火未經時,書籍繁甚,削竹能藏幾何?如西番用貝樹造成紙葉,中華又疑以貝葉書經典,不知樹葉離根即憔,與削竹同一可哂也。
【注釋】
◎楮樹:又稱榖樹或構樹,桑科,其皮可造紙。
◎桑皮:指桑樹的韌皮部。
◎桑穣:桑樹去掉外表青皮後的第二層皮,俗稱桑白皮。穣,讀攘,禾莖內包的白色柔軟部分。
◎木芙蓉皮:是錦葵科木本木芙蓉的韌皮。
◎火紙:供宗教信徒焚燒的用紙。
◎秦火:指秦始皇於公元前212年焚書之事。
◎貝樹:指印度貝多羅(Pattra)樹葉,由棕櫚科闊葉喬木扇椰的樹葉晒乾加工成的書寫材料,用寫佛經.稱《貝葉經》,但並非紙。
◎可哂:可笑。哂讀審。@#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