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上古時代

千年的帝國都城──伊斯坦堡Istanbul(一)

土耳其伊斯坦堡。(行雲提供)

伊斯坦堡是我們此次愛琴海之旅的最後一站,不過也是在歷史和文化上最為精彩複雜的一站。雖然它的起始時間,要比古典時期的雅典晚上了一千年,也比羅馬城要晚上了六百年,可是它連續一千五百年作為兩大帝國的都城。先是東羅馬帝國一千一百多年的都城(被稱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接著是土耳其人建立的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四百多年的都城(被稱為「伊斯坦堡」Istanbul),而且這兩大帝國的文化及宗教信仰截然不同。在這兩個極端的融合之下,伊斯坦堡擁有了豐富的歷史文化蘊藏。

土耳其伊斯坦堡位置圖。(行雲提供)

雖然伊斯坦堡/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本身,從330AD才開始大肆發展,但是它臨近區域的歷史卻相當悠久。一個大約興起於1600BC(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商朝早期)的文明古國──「西臺」(Hittie),其疆域就涵概了伊斯坦堡。而可能發生在大約1300BC的「特洛伊(Troy)戰爭」(亦被稱為「木馬屠城記」)的特洛伊城,亦位在伊斯坦堡的南方不遠。最值得注意的是1200–900BC的希臘文明黑暗時期,希臘文明飄搖欲滅的火炬,全靠位於土耳其半島西部的希臘殖民地區(史稱「Ionia」)來傳承、復興、並且最終將它回輸至希臘本土。

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是羅馬帝國最出名的帝王之一。他最為知名的事蹟,是將基督教從被歧視甚至迫害的地位提昇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除此之外,他對羅馬帝國未來的政治發展,也作了重大的改變,他開始將羅馬帝國的政治重心往東擴張。其中一個具體的作為,就是在330AD左右將位在博斯普魯斯(Bosporus)海峽口、原名為「Byzantium」的小城建設成羅馬帝國的東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所以後來東羅馬帝國也被稱為「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

從330AD成為之後羅馬帝國的東都之後,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堡史上的重要事件包括了:

·  395AD起羅馬帝國正式開始東、西分治,而君士坦丁堡自然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都城。自此之後,西羅馬帝國的帝王大都只是虛位,而被軍事強人掌握大權。

·  476AD西羅馬帝國的日耳曼民族傭兵造反,帝王被罷黜。從此,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成為唯一的羅馬帝國,意大利半島全境迅即被耳曼民族統治。

東羅馬帝國疆域圖。(行雲提供)

·  527-565AD東羅馬帝國的查士丁尼大帝(Justini I)勵精圖治、開拓疆土,達到東羅馬帝國最大的領域,同時進行不少的內部建設,包括重建在532AD暴動(Nika Riots)中被毀壞的Hagia Sophia大教堂。他傳諸名山的成就之一,是委任法學精英整理各類法條,而於529-534AD期間陸續頒布了「查士丁尼法典」。這部法典,後來成為許多歐洲國家近代法律系統的濫觴。不過他的後繼者欠缺他的才華,他過世之後不久,部分新的領土又逐漸得而復失。

東羅馬帝國疆域圖。(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行雲提供)
土耳其伊斯坦堡。(行雲提供)

·  在第七世紀和第八世紀,君士坦丁堡曾經三次遭到圍城。先是626AD被遊牧民族「阿瓦爾人」(Avars)圍城,後來分別在674AD和717AD被新崛起的阿拉伯回教武力圍城。幸好君士坦丁堡建有穩固的防禦工事,三次都得以解圍。

·  東羅馬帝國的王室內部在第八世紀和第九世紀,曾經為了宗教上「反肖像崇拜」(iconoclasm)的問題,而進行了一段長時間的宮廷血腥內鬥,耗損了不少國力。

·  西羅馬帝國覆亡之後,繼之而起的政治勢力都信任基督教,所以位於羅馬的教宗還保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東羅馬帝國的政治和宗教組織,也都還尊崇羅馬的教宗,可是東、西兩地的宗教領導勢力之間的矛盾與日俱增,終於在1054AD正式分裂,分別形成後世的羅馬公教和希臘正教。

·  從第十一世紀起,羅馬的教宗號召了幾次十字軍,去東征被回教勢力佔領的地區,以期收復聖城耶路撒冷。前三次的十字軍,都與東羅馬帝國協調合作。可是第四次的十字軍,卻因為基督教陣營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在威尼斯共和國(基督教陣營裡的一員)的指使之下,轉向攻擊君士坦丁堡,在1204AD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並且進行了不少的破壞,為十字軍東征史留下了莫大的污點。

·  從第十四世紀起,東羅馬帝國的外圍區域逐漸落入正在強大中的土耳其裔回教勢力。

·  1347AD開始流行的瘟疫,為茍延殘喘中的東羅馬帝國敲下了最後的喪鐘。

·  1453AD,鄂圖曼(Ottoman)土耳其帝國在其蘇丹Mehmed II的指揮下,攻陷了君士坦丁堡,並將之易名為伊斯坦堡,正式結束了東羅馬帝國。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疆域圖。(行雲提供)

·  Mehmed II攻佔了伊斯坦堡之後,可能是因為也想將之作為他自己的都城,所以對君士坦丁堡的硬體結構,並沒有像許多征服者那樣作全面性的毀壞,而只是對和回教禮俗明顯衝突的部分加以破壞和改變。同時,他戮力在原來歷經了數百年的衰頹,已經殘破不堪的君士坦丁堡城區上,重建起一個繁榮的回教都會。

·  Mehmed II之後的幾位蘇丹也相當有領導能力,尤其是1512-1520AD在位的Selim I,和1520-1566AD在位的Suleiman the Magnificent(蘇萊曼大帝)。在他們的領導之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版圖大為擴張,不論是東邊的波斯,或是西鄰的歐洲國家,均非其對手。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疆域圖。(行雲提供)

·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有些像中國的唐太宗,文治、武功均可圈可點。在軍事上,他西向攻破了東南歐數國,一直到1529AD的維也納圍城才沒有得手。他東南向的征討,則佔領了大部分的中東及北非。在他的最盛時期,從地中海到波斯灣均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天下。在內政上,他對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法律系統作了不少重要的改革。另外,他本身是位傑出的詩人,也戮力提昇文學、建築、和美術,為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帶來了一個黃金時期。

土耳其伊斯坦堡蘇萊曼尼耶清真寺主拱頂。(行雲提供)

·  可是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世期間,沒有妥善處理繼承的問題,而聽信讒言、殺掉了一個最英明能幹的兒子,結果後來繼承他的人及後續幾代,都資質平庸,所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雖然沒有馬上衰落,但也不再大幅成長了。而這段期間,恰值西歐各國因航海的新發現、以及文藝復興的教化而開始崛起,於是埋下了雙方實力消長的種子。

·  1570AD歐洲國家的聯合海軍,意外地在Lepanto擊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這場戰役,雖然並沒有立即的實質影響,卻破解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向無敵的形象,大幅地增加了歐洲國家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意願與信心。(請參考另外一篇拙著:「愛琴海之旅(20)馬拉松與埃及豔后──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三)」)

·  十七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事行動,逐漸由全勝轉變成勝負各見。1683AD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第二次對維也納叩關,卻遭到幾個東歐國家聯軍的痛擊,最後以割地和談收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西向擴張,至此告終。

·  到了十九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已經明顯落後西歐國家,其內部曾經有幾次改革的企圖,可是都遭到保守勢力,特別是宗教保守勢力的反制。從1829AD開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境內的各個民族,逐漸尋求獨立,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與歐洲國家的戰爭,也屢次失利,於是版圖逐漸縮小。

·  第一次世界大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選擇與德國聯盟,其結果為帝國敲下了最後的喪鐘。1922AD,卡默爾(Mustafa Kemal)領導的土耳其革命勢力,推翻了帝國,建立了現在的土耳其共和國。

有如海市蜃樓,曾經閃耀環宇的帝國光芒,兩度消逝在伊斯坦堡的荒湮蔓草之中。@#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轉自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