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國經濟

日東電工逃離蘇州 跨國公司巨頭紛紛撤退

【大紀元2018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新安報導)近日,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宣布關閉工廠。近年來,跨國巨頭外資撤離的消息卻不斷見諸媒體,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頹勢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據陸媒報導,1月7日,日東電工(蘇州)有限公司對員工宣布1月關廠,2月開始解除合同。

日東電工株式會社是一家擁有94家分公司的企業巨頭,曾先後在北京、上海、廈門、香港、深圳、蘇州和台灣設立了分公司。

蘇州這家企業於2001年7月5日在蘇州工業園區註冊成立,公司投資總額達約1.05億美元,鼎盛時期員工達5500名左右,占地面積7萬平方米,是一個製造柔性電路板(FPC)、偏振光片的生產基地。

據網上論壇消息,日方早已組織中方課長以上管理層談判,由於條件沒有談攏,該消息被中方人員提前曝光。日方突然宣判他們失業,令員工們猝不及防,員工提出要「養家餬口」、「爭取合法權益」,並向廠方提出了2N+1的賠償方案。員工指責日方隱瞞情況,計劃過年轉移設備和資產。日東電工公司大門前甚至懸掛了攻擊日本人的紅色標語。

網上署名「冷眼」的原創文章指出,動靜鬧再大也於事無補,日資去意已決無法挽留。該文分析了導致蘇州外資撤離的原因和後果。

文章指出,中國加入世貿前夕,中國低廉的土地、資源和人口紅利,使中國成為世界工廠。近年來,蘇州在產業升級、房地產立市的大旗下,喊出「蘇州不需要底端產業」、「租不起工廠的滾出蘇州」的言論,外資和實業出現撤退凋零現象。

文章稱,蘇州的產業升級口號喊了多年,相伴的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退,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綜合稅率居高不下。這是促使不少企業被迫撤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此外,蘇州的房價暴漲,物價飛漲。在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的雙重打壓下,原材料價格暴漲,導致企業生產成本直線上升。為了減少成本只能選擇關閉工廠,高端的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蘇州已經被空心化。」

最後,高稅務成為驅趕外資撤離的一個重要因素。

文章認為,「我們已經沒有了減稅的空間,增稅是新常態。」

2017年年初,美國硬盤製造商希捷關閉中國蘇州工廠、裁員2000餘人,江蘇省要求希捷補繳15億稅款被認為是希捷「逃離」中國的原因。

同時,十多年的土地財政,已經讓地方政府失去上個世紀90年代招商引資的動力。他們只需要大手一揮,批地賣地,就有滾滾財源,讓財政充足無憂。製造業那點微薄的稅收,已經瞧不上眼了。「愛來不來」、「好走不送」已經成為他們對待外資的態度。

文章稱,蘇州曾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聚集地。自2009年以來,在這裡的外資企業卻相繼拔起營寨。耐克、阿迪達斯、聯建、宏暉、飛利浦、普光、華爾潤、諾基亞、紫興、希捷、及成…..這一長串曾經讓蘇州人驕傲的名字,個個都曾聲名赫赫,員工動輒上萬的企業。

文章指出,這些外資企業的撤離,不僅意味著員工失業,依靠其生存的整條產業鏈也被斬斷,一大批同胞將要失去飯碗。目前很多高端製造業核心技術,其實都被歐美日企業所掌握壟斷,經過40年的發展,我們還僅僅是學到了皮毛,產業升級遠遠沒有完成。

去年10月,日本相機製造巨頭尼康宣布關閉無錫工廠,裁員2000多人。當時有評論指,「外資撤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但對外資依賴度更大的蘇州,其實隱患更大。

根據中共商務部的數據顯示,中國吸引外資企業的成績看起來似乎不錯,但跨國巨頭外資撤離的消息卻不斷出現。

外資撤離中國:2009年以來的大趨勢

上世紀90年代,世界500強幾乎都來華投資,並以驚人速度完成「跑馬圈地」的過程。

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出現一波外企撤出潮。2015年,中國經濟大幅放緩、製造業衰退,知名外企加劇撤資大陸,著名外企如微軟(Microsoft)、星辰(Citizen)、松下(Panasonic)、日本大金(Daikin)等紛紛撤離中國大陸,將工廠遷往東南亞或回流本國。

從2008年開始,香港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在中國不停地甩賣資產,據不完全統計,至少已經套現了超過了1,500億元。

2016年沃爾瑪全年關閉了十餘所位於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超市;2016年2月,諾基亞關閉了位於上海金橋的工廠;2016年5月,飛利浦公司關閉了深圳的公司,並遣散了員工;2016年的5月,集成通訊關閉了中國大陸的所有工廠;2016年的9月,花旗銀行以197億元向中國人壽完成出售其持有廣發銀行的全部股份。

2017年的1月9日,麥當勞把大陸及香港的餐廳經營權以161億港元賣給了中信銀行和凱雷;2017年1月中旬,美國科技公司(甲骨文)剪裁了200多個北京研發崗位。

有評論指,外企「中國夢」破碎背後,折射出中國經濟的頹勢和複雜的政治環境。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曾撰文指出,外資撤離中國是2009年以來的大趨勢。美國在華商會與歐盟在華商會近幾年發布的報告都對中國投資環境批評甚多,外國企業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遭受中共反壟斷法的不公正對待,政府對外企執法的過程非常不透明,市場准入制度非常不公平等。中國將失去「理想投資國」的光彩。#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