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香港要聞

35%雪糕或含毒 添加劑混合肇禍

市面9個雪糕品牌共29款樣本,經生物毒性測試後發現有35%(10個樣本)不合格,毒性懷疑是多種添加化學物質混合出現「雞尾酒效應」所致。(張曉慧/ 大紀元)

【大紀元2017年09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曉慧香港報導)有生物科技公司檢測市面上9個品牌、共29款暢銷雪糕,發現其中有10個即35%未能通過生物毒性測試,或含有毒化學成分,而且價格高未必代表雪糕更安全。

生物科技公司「水中銀」今年5月從一田百貨、百佳、City’Super及7-11便利店選購多個雪糕品牌,包括Nestle、Haagen-Dazs、Dryers、MOVENPICK、LILY & RAN等,篩查雪糕成分表,看是否含有禁用或高風險成分,並利用基因改造鯖鱂魚胚胎、斑馬魚胚胎分別進行慢性及急性毒物測試。

測試結果顯示,29款產品中,有12款達到3項檢測標準,被認定為「品質卓越」;7款產品「基本合格」;而10款產品在急性、慢性毒物測試中至少一項未達標準或含有禁用成分,被評為「有待改善」。

測試還發現,雪糕價格與安全沒有必然掛鉤。大部分低價與中價的雪糕安全性不理想,而超過21.7港元/100毫升的高價雪糕雖然有半數以上「品質卓越」,但是「有待改善」的產品亦佔44%。

在魚胚胎測試中,斑馬魚胚胎接觸雪糕樣本中的急性有毒物質後,出現血液凝結、心臟水腫等現象,甚至直接死亡。而斑馬魚胚胎與人類的器官組織高度相似,因此使魚胚胎中毒的物質對人類也很可能有害。而基因改造鯖鱂魚胚胎可以檢測出類雌激素等慢性毒物。類雌激素可導致癌症及內分泌疾病。

「水中銀」首席執行官杜偉樑表示,市面上的食品雖然均通過香港食品法規下的基本檢測,但是該檢測只是針對單一成分,並不能反映出成分混合效應下的綜合生物毒性效應。他續指,化學物混合之後會產生「雞尾酒」效應,即使是本來無毒的化學物混合後也可能產生毒性,因此,越多添加劑的產品安全系數越低。

營養師李杏榆指,雪糕的添加成分如色素、穩定劑等成分可能危害健康,研究發現色素會引致兒童過度活躍,而一些合成穩定劑會影響人體吸收微量營養及造成腸胃敏感。◇

責任編輯: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