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軍訓能培養校園施暴者的紀律性?
【大紀元2017年09月17日訊】由於近幾個月來,北京「傳出了一些性質極為惡劣的校園霸凌事件」,於是通州區法院對此做出了如下回應:其一、實施霸凌的14名15到17歲的女孩被判「兩年緩刑」;其二、她們「被要求參加由法院和當地學校共同組織的教育改造活動,重點是參加為期一週的讓人精疲力竭的軍訓,以培養她們的組織紀律性」。這第二點要求也被作為學校再次接受她們重返校園的條件。學校寄希望於她們能通過一週的軍訓「改掉壞毛病」。
中國的校園暴力一直被聚焦報道多年,父母和學校作為監護人也被無數次的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然而無論是曝光,還是批判,這個老大難問題似乎已愈發成為中國的一大頑疾,並且還在持續不斷的發作。從上述通州法院的判決來看,僅是「入獄」恐怕不被看好能有效遏制這些學生的暴力傾向。因此,法院和學校才一同想出了讓她們接受軍訓的轍。
問題是,這辦法恐怕是想的過於簡單了。連坐牢都治不了的惡習,軍訓又如何來改變呢?更何況,僅僅一週的時間就能培養出施暴者的組織紀律性?聽起來都像是天方夜譚。她們大可把一週的軍訓當作對自己行為的「略施懲戒」,稍作忍耐之後,便像什麼事都沒發生過一樣,仍大搖大擺的回到校園中。至於下次是否會再犯,恐怕是誰也保不齊的事兒。
然而,相比之下更為重要的,其實並不是軍訓時間長短的問題,而是軍訓本身所隱含的暴力因素,不僅不能從根本上遏制暴力,恰恰相反,它極有可能助長青少年施暴的動機和慾望。大陸某網媒曾有曲線圖顯示,16歲以下青少年受虐待(包括軀體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的經歷越多,那麼他們參與過暴力鬥毆事件的比例也就越高。換言之,受虐越多,暴力傾向越嚴重。
其實這種趨勢並不難理解,因為孩子的模仿能力似乎就是與生俱來的。可以說,他們把看到的、遭遇到的暴力學來,就促成了今天的校園暴力。那麼,中國這些孩子究竟是從哪兒學來的暴力呢?各種回答或許會有很多。可能有人說,是社會風氣主導的;也有人覺得是電影、電視、網絡等媒介影響的;還可能有人認為,是目睹了家庭暴力或是父母的暴力教育所致。無論怎樣的回答,其實都足以證實,孩子們受暴力影響的範圍太大了。幾乎隨時隨地,他們都能邂逅可以模仿、學習如何施暴的人和事。
於是,我們不禁要問,幾乎在暴力環境中長大的中國年輕一代,還需要再給他們安排同樣在上演施暴這一幕的軍訓嗎?或許有人會說,軍訓是培養體能、增強意志力的一種有益活動,怎麼能說跟暴力有關呢?這裡先說一個真實的小故事。多年前就有朋友告知,自己的弟弟被招兵入伍。有機會回家的時候,就眼淚一把、鼻涕一把的向家人爭取,能不能不回部隊了。朋友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部隊裡只培養決對服從的士兵,有人不服就挨揍,最後不再哭鬧著想回家的,都是被打服的。
參加過軍訓的學生都知道,他們的教官都是從部隊裡出來的。那麼很顯然,這些教官是怎麼被培養出來的,必然就會用同樣的辦法來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常年在中國因軍訓而發生的暴力事件也無不在印證著這一點。在這類事件中,教官與學生、甚至與老師發生衝突,最終導致不少學生流血、受傷。此外,學生在軍訓中被教官體罰、毆打的場景,則更是屢見不鮮。
知識、學術、思想、言論,這些本就是被賦予了自由的;一味強調、迫使學生服從,就是在扼殺知識界、教育界的自由。更重要的是,所採用的暴力手段不僅讓學生的身心受到極大傷害,同時也在無形當中,使他們擁有了淪為施暴者的可能。
由此足見,中國的暴行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而惡劣事件的頻發並不是因為國家沒強調服從和紀律,而恰恰正是由於政府隨時都不忘對老百姓用強權,而使得中國人變得如此極端、易怒。可以說,如今整個中國社會都在效仿強權暴政的恃強凌弱。所謂校園暴力,不過就是其中的一個翻版而已。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