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食養家稱 癌是人類的恩人
日本食養家若杉友子認為,癌不僅不可怕,還應該被視作人類的恩人,因為它在替人體淨化血液。古老的傳統和食不單單止於防病的養生,也能將癌化敵為友,將它歸正。人們將此視為奇跡,其實道理實在太簡單。
日本癌症專家揭祕:癌症因治療而死
日本慶應大學醫院的癌症專家,行醫40年的近藤誠揭示了癌症的十大真相,讓人們不要懼怕癌症,也不要動不動就將它視為仇敵一樣與它鬥爭,更不要輕則動手術。就乳癌本身來說,99%即使查出來,也都屬於假性癌,真癌只占1%,很多癌死患者,不過是被治死的或是被嚇死的,只要不治療,很多人,原本應平安與它共處,一生不會發病。他著有《癌症別急著開刀》、《患者啊,不要與癌症鬥爭》、《癌症的放任自流療法》等多部揭示真相的著作,希望人們不要迷信現代醫術,被醫術所殺。
美國曾做過一項調查,對正常去世的老人進行解剖,發現絕大多數人,身上不同部位,都多多少少有腫瘤的存在,但是他們從未感到有任何不適症狀,這足以證明,人一生本可以與癌和睦相處,換句話說,人本身就潛藏著癌。現代醫學,將它視為可怕的敵人,非要除之而後快,結果激怒癌細胞,全面爆發。
連現代醫學也發現癌細胞不會被人體的免疫系統視作異端來消滅,被人體自己認為是朋友。只要以傳統醫學的養生觀來看待人體,治癒癌症,並非神話。當然,違背自然養生的惡習,暴飲暴食,以口腹之慾為快,不僅僅是癌,即使是其它病症,也一樣致命。
日本傳統養病觀:友好相處
日本人,自古受中醫養生觀的影響,認為病是應該與它好好相處的朋友。至今,人們在電視中、飲食雜誌中,都會發現,人們總在用「如何與病相處」的說法。外國人覺得不可思議,還以為這只是一個習慣的語言說法。其實其背後的文化理念很深。江戶時代,儒醫所寫的《養生訓》揭示了中醫陰陽平衡,人體小宇宙,應該順應自然規律作息,抑制貪慾,方能健康長壽的道理。這個養生觀,使得江戶時代的料理,成為名副其實的食醫。
據說,當年日本因為江戶經濟文化的繁榮,老百姓曾流行過一個奇怪的病症,就是腳氣病。由於在江戶城流行,所以影響很大。也就是說,只要人們進入江戶城,生活一段時間,就會患此病。然而離開江戶,返回鄉下,病自然就會好。
當時的日本大夫,根據中醫的病理分析,開出的方子,居然是讓大家吃玄米等粗糧,甚至熬煮米糠,改變生活富裕之後,常吃精細白米帶來的營養失衡。日本百姓這才深知,原來飲食就可以調理身體,原來吃的東西,就是可以治病的良藥。關鍵在於,你要吃的平衡,不要陰陽失衡。後來,民間根據《養生訓》發展出各種各樣的料理食物,都遵循陰陽平衡的道理,日本的「一物全體」和應季節飲食的傳統養生法,飲食法,就來自這個時代的普及。
「一物全體」飲食法 意味著陰陽平衡
所謂「一物全體」就是指吃東西要吃完整。因為生命本身,不管是動物還是植物,生命的存在,必須是陰陽平衡,陰陽失衡則生病,陰陽分離則死亡。日本儒者,將平衡視作中庸之法。一點也不假。也就是說,吃東西,要不去皮,不分葉子還是根部,儘量整個吃掉,比如蘿蔔,日本傳統飲食,葉子也做成各種醃制物,或者做成乾菜,有時與米飯一起熬煮。如今發現,蘿蔔葉子的營養極為豐富。日本還強調要吃新鮮和應季節的食物,生鮮意味蔬果本身健康,應季節之物,符合自然之道,不僅生命力十足,而且本身就是大自然陰陽調整得最平衡的食物。所以現代人不分季節吃東西,只吃香軟可口的白米,粗糧被棄,暴飲暴食,作息混亂的結果,就是自尋短命或者自找病魔。如今西方人不是強調吃全麥飯嗎?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中醫早就揭示這個道理,比如南方人吃荔枝,一般吃多上火,會流鼻血,但是,你如果把皮煮水喝下去,就一點問題也沒有。原因就在於果肉與果皮是陰陽平衡的整體,皮的性質與肉的性質正好相反,一起食用,方能維持人體的陰陽平衡,過度吃果肉,造成人體陰陽失衡,一方偏重,所以出問題,流鼻血,是在警告你,身體失衡了,趕緊調整,從這個意義上說,病真的是你的朋友,給出忠告,難道不是好事嗎?
所以食養家若杉友子才說:癌症是人類的恩人,它在警告你,你的血液十分骯髒了,吃太多油膩厚重的東西了,尤其是為了吃的口感好,故意吃六七分熟的滴血之肉。喝酒,暴食,滿足口腹之慾,讓你的身體血液渾濁,而癌細胞形成的腫瘤,不過是為了淨化血液,把問題,集中在一處,吞吃惡毒的血液,儘量使得血液的毒素不在全身運行,目的是保護身體。
這時人們如果知道回歸傳統飲食,吃過去常吃的玄米粗糧,吃糠發酵的醃製鹹菜(ぬか漬け),吃海藻蔬菜、普通魚肉,喝味增湯,八分飽,等於協助它淨化血液,使得身體回歸鹼性體質,癌細胞自然就覺得自己不需要存在了,它也就回歸正常細胞,逐漸消失了。你如果放任不管,不及時歸正飲食,它就覺得需要它變大,最後嚴重到無法調整和淨化,自然就因癌而死。
所以癌不僅不可怕,它還向人類展現了病來源的天機,下一期,讓食養家為你解說漢字「癌」的祕密,解開人類得癌症,或者說不僅是癌症,更是所有病症來源的天機。用傳統的文化理念,解除大家對病的恐懼。因傳統養生而獲得真正的自在。
責任編輯: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