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9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怡欣台灣高雄報導)台灣GDP成長率呈現「漸漸慢慢好」,但薪水為何沒跟上來?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12日指出,台灣進入平庸式成長時代,產業外移、非典僱用、非經常性薪資比重增加等現象,王健全呼籲,台灣應藉由創新加值、新創,來改變過去Cost down模式,企業應支持青年發揮更多創意。
過去2001~2016年,台灣薪資年增率零成長,較多數國家低,僅高於日本-0.7%負成長,企業為規避提撥退休金、資遣及勞健保負擔,增加非經常性薪資比重、非典型僱用,統計2016年台灣部分時間、臨時性或人力派遣工作者占8.24%以上,固定薪資彈性化,面對未來不確定性,青年不敢結婚生子。
分析低薪背後成因,代工追逐低成本、專上教育過度投資,形成藍領缺口、白領供過於求現象;加上,外資投資低迷、受僱員工報酬比率下降、海外企業在台薪資低報、薪資M型化。王健全說,台灣代工起家,成本至上的Cost down模式引發一連串社經問題,如食安、拼裝遊覽車等社會危機爆發,接著官員下台,再定制更嚴峻法規。勞工低薪產生相對剝奪感,加深勞資對立。
然而,法規處處屏障、管制多,導致台灣新創、企業加值等創意活水不能導入與實踐,王健全呼籲,台灣應藉由創新加值、新創,來改變過去Cost down模式,企業應支持創新與人才發展。政府須趕緊鬆綁與挽救公務員KPI制度的錯誤導向,以免政策投資崩壞。◇
責任編輯: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