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9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教育部今(10)日上午在國家教育研究院台北院區召開教育部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外界關注的文言文、白話文爭議受到高度關注。教育部表示,最終決議高中國文文言比率訂為45%~55%,和國家教育研究院課程研究發展會(課發會)草案一致,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則不侷限於四書。
現行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率占45%~65%,並有30篇「推薦選文」,課發會的研修小組提出降至45%~55%,選文減少為20篇;但課審會的普通高中分組提案以30%為上限,選文減少為15篇、10篇或廢除。
文言文比率之爭,引發兩極的連署動作。一方主張課審會應尊重課發會的專業,不宜任意裂解、限縮;另一方面,許多本土作家響應應降低文言比率,多增加台灣文學文章。
在諸多爭議中,最後在國教院舉辦的課審大會中,經過委員激烈辯論後,最終維持研修小組原案45%~55%。
另外,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部分,則依照高中分組的建議修改,未來不侷限於儒家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都可列入,賦予教師更大的彈性。至於另一個爭議的推薦選文部分,直至會議散會仍沒有結論。
教團陳情學生寫信
此外,場內激辯,場外也聚集教師、家長、學生團體表達訴求,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祕書長李雅菁表示,教師團體沒有特定立場,比率維持45%~55%,一樣有學生很喜歡,就算減至30%,也有學生會被「打敗」。
她認為,教師如何選材,讓學生有興趣學習語文比較重要。語文教育是要開發教材、教法,讓學生達成未來所需的語文能力。每個地方的學生程度不同,在地學習的材料應選擇不同文本,選文應該讓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決定,並設計課程讓學生學習。
課審會學生代表蕭竹均拿出一封來自高雄中學鄉土文化研究社等多間高中鄉土社團的「致課審會的一封信」,信中指出,過去他們接受的國文教育中,文言文占了極大篇幅,呼籲文言文比率下降,並期待有更多台灣文學作品進入教材。
教團:分A、B兩版
國教行動聯盟、中華適性教育發展協會、全國12年國教家長聯盟、全國幼教家長聯合總會則建議,從「適性學習」的原則,高中語文科應該像數學一樣分級、分版本教學;例如A版的文言文比率30%、B版50%,讓學生依性向、興趣、程度選修。
不過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陳昭珍表示,「重點在閱讀,而不是課綱。」古文是文化底蘊的一部分,長期累積出許多人類智慧,且唐詩、宋詞、元曲都有其文學脈絡,一旦將文言文刪減,也都把脈絡切斷了。
她認為,「不要從意識型態的角度而刪掉文言文。」外界過度把學習聚焦在課本跟考試,才會產生這麼多爭議。至於現代文要增加多少,應該重視文本與生活上的結合等,例如一個表格、一份說明書、一則廣告等,而不只是現代文跟文言文的爭辯。
台大中文系主任梅家玲說,期待課審會不要視文言文或經典為束縛力或封建的對象。文言、白話並不對立,白話文寫作往往因為文言文的訓練積累,而增益它的內涵深度與語文的創作能量。「要發揚台灣本土性,不會因為是否使用文言或白話,就會有所差異。」
文化經典是深化我們的人文素養的重要養分,有助於提升審美品味,啟發思辨,開發創造想像能力。只要有心,它絕對可以因應時、地而與現代生活相交融,為當下本土開創新面向。◇
責任編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