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愛中國文化的俄國大文豪托爾斯泰(中)
列夫•托爾斯泰是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是中國人眼中偉大的俄羅斯君子,也是影響印度甘地的英雄。他的一生經歷過貴族的奢華浪漫,經歷過農人的辛苦耕耘。為了理解生命的意義,他不斷地探索著人為何而生,又為何而存在?在漫長的探索中,他將智慧的目光投放在中國,並從中華文化中汲取思想精華,作為打開人生意義的一扇天窗。
托爾斯泰將「無為」置於人類進步之上
1862年,托爾斯泰發表《進步與教育理念》一文,他寫到:「我們知道中國擁有2億人口,並且排斥著我們的『進步』理念。我們都不懷疑,進步是全人類共同的法則,我們是文明的信徒,我們是正確的,不是信徒的人是有罪的。於是,我們用槍炮向中國人灌輸『進步的』理念。」
他接著寫到:「英國與中國和印度發生戰爭,法國擁有兩個波拿巴以及最現代的美國為奴隸權益進行殘酷的戰爭,與他們相比,古希臘和古羅馬擁有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這些『文明的信徒』,他們真誠地相信,因為這一信仰對他們有利,因此凶惡地、殘酷地在全世界宣傳他們的(宗教)信仰。這使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國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三個強國用槍炮『真誠地、天真地』把『進步的信仰』輸入中國。」
托爾斯泰把老子的「無為」置於人類的「進步」之上。他質問:「勞動?致力於甚麼?為了鴉片、煙草和伏特加(烈酒)的生產以及銷售商、股市投機者、機器的發明者和銷售者。所有軍人和其他人都在竭盡全力工作著,顯而易見的是,如果這些勞動者停止工作,人類才會獲勝。」
托爾斯泰闡述自己對「無為」的理解,他寫到:「無為是一種『偉大的理解』,表面看它好像是甚麼都不應該做,不應該努力讓雛雞從蛋殼裡被解放出來,因為這只會傷害它;雛雞會憑藉自己的力量按時破殼而出。因此,無為並不意味著甚麼都不做,而可能是集中精力關注生活進程的最積極的方式之一。」
隨著歐洲的入侵消失的民族智慧
托爾斯泰曾經密切關注英國在中國的軍事行動。對於英國侵略中國的殘酷,托爾斯泰倍感憤怒。這一問題使他痛苦許多年,他曾幾次「致函中國人」。在去世的前幾年,他終於將這些信函發表了。
在信中,托爾斯泰對高貴溫柔的中國人表示欽佩,對他們遭受到歐洲列國的殘忍侵略表示同情。他認為歐洲對中國的入侵,樹立了反面的榜樣。他強調中國人應該繼續保持平和,正是這種平和會讓中國獲勝。
他呼籲,中國在最艱難的時刻不要改變自己對暴力的態度,那就是不要以惡治惡。「不參與邪惡,不僅是獲救的最可行的辦法,也是戰勝那些信仰邪惡之人的最可行的辦法。」
當托爾斯泰得知中國人的戰鬥情緒被挑起來時,他曾警告道:「真正的民族智慧、平和、勤勞,作為古代中國的支撐點,將隨著古中國的消失而一起消失。這些智慧本應該是逐漸從中國傳向所有民族的。」
中國學界對托爾斯泰的回應
20世紀初,中國開始關注托爾斯泰。當時托爾斯泰已經享譽全球,信函和評價他的書籍從世界各地寄往亞斯納亞-博利爾納莊園。與此同時,托爾斯泰的著作開始在中國被翻譯成中文,並獲得中國讀者的認可,引起共鳴。來自中國作家的書籍和信函也開始大量的寄往俄羅斯。
托爾斯泰去世時,中國的報紙和雜誌刊登了大量悼念的文章,稱托爾斯泰是「偉大的哲學家」、「可敬的文學英雄」、「比馬丁.路德更深刻的宗教改革家」、「偉大的俄羅斯聖賢」。
對於托爾斯泰著作《甚麼是我的信仰》,上海《民立報》寫到,我們現代文學中是否有比他更珍貴的著作?中國現代作家中是否有可以與托爾斯泰相提並論的人?是否擁有和他一樣強大、無畏的心靈?
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在中國大量出版,作家本人也受到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尊敬。然而隨著文化大革命的臨近,在中共黨魁毛澤東的指示下,俄羅斯經典文學受到嚴厲批判,從1961年開始,中國大量焚燒托爾斯泰的書籍和其它經典著作。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各界總結過去一百年的興衰歷程,努力構建昔日的大國風範。因此振興俄羅斯傳統文化成為重要的一項。列夫•托爾斯泰的遺產並非僅限於文學,也包括他富有洞見的哲學思想。由於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學作品及思想蘊含著豐富的普世價值,被俄羅斯認為是振興俄國文化的重要象徵。
一百多年來,列夫•托爾斯泰的生命與精神彷彿穿越時空,一直傳遞到今天。他在生前,對人類未來的美好留下了殷切的期盼:「總有一天,人類會終止爭鬥、廝殺和死刑。他們將彼此相愛,這一時代將不可阻擋地到來,因為在所有人的靈魂中植入的不是憎恨,而是愛。」@*#
責任編輯:蘇筱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