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8月21日訊】1945年9月10日,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尚未滿月,20名重獲自由不久的盟軍戰俘在回鄉的路途上,遭逢命運捉弄:他們搭乘的美國軍機受颱風影響,在台東的山區墜毀,機上連同機組人員共25人無一生還。
這20名前戰俘包括11名美國士官兵,還有4名荷蘭軍人、5名澳洲軍人。他們搭乘以B-24型「解放者」轟炸機改裝成的運輸機,要從沖繩飛往馬尼拉,原本要轉搭輪船返國,不料卻喪命在台東的中央山脈南二段山區,有人稱之為「三叉山事件」。
相隔近72年,中華民國退役空軍少將劉瑞成和幾位熱心的民間人士,在陡峭的山坡上挖掘出飛機碎片,也探訪紀錄中描述的空難死者臨時埋葬地點。
這個自稱「飛機殘骸探險隊」的5人隊伍,最近在連理山附近的墜機地點花了三天兩夜,以徒手和簡單工具挖出機槍、發動機排氣管和蒙皮等破碎零件,也在當年埋屍的地點焚香祭拜。
劉瑞成說,透過媒體的報導,希望各界能夠重新審視這次墜機的相關情況,「把這件事情列成地方歷史的一部分」。
這架編號44-42052的美軍494轟炸大隊886中隊B-24型轟炸機,是當天兩架載運前戰俘前往馬尼拉的同型飛機之一,另一架也因颱風在海上墜毀。而且,發生在台東的墜機事件,還有個令人感傷的後續發展。
事故發生後,尚未撤離的日本政府台東廳動員憲兵、警察和地方壯丁共約8人,在9月18日從關山入山搜救。9天之後,一批由89人組成的搜救隊伍也入山負責接應與補給的工作。
9月30日,兩批人馬即將在失事地點會合,正逢另一強颱過境,眾人曝露在海拔3000公尺以上天寒地凍的山區,一夜狂風暴雨之後有26人死亡,包括阿美族人12名、日本憲兵7名、警察2名,另有平埔、布農、卑南族人與客家人、福佬人。
根據學者查訪紀錄,1945年10月,又有一支隊伍上山,將罹難的盟軍遺體集中埋葬在一個水塘附近。11月24日,美方代表前來台東確認死者身分。有紀錄顯示,罹難的荷蘭與澳洲軍人遺體在1947年(一說是1948年)遷葬至香港的墓園,美軍遺體則在1950年2月安葬於密蘇里州聖路易的傑佛遜軍營國家公墓(JeffersonBarracks National Cemetery)。
劉瑞成最近帶探險隊其他成員,抵達當年空難死者臨時的埋葬地點。在這個相對平坦的範圍內,有許多長、寬各數十公分的扁平石塊堆疊在地上,明顯像是人工堆成。這裡距離下方陡坡的墜機位置,大約是700多公尺。
包括台南地檢署書記官蘇家楹、三鐵選手陳香怡、嚮導呂安順與中央社記者在內的探險隊成員,就在這裡為亡魂焚燒馨香與金紙,劉瑞成並以英文祝禱,願死者安息天國。
劉瑞成特別從美軍494轟炸大隊隊史館列印罹難人員名冊,帶到石堆旁火化,讓這些在雲端飄零72年的魂魄,有了自己的名字。
劉瑞成曾任空軍第二後勤指揮部司令,對美製軍機和零件有豐富知識,也愛爬山。他偶然得知這起墜機事故,不辭辛勞兩度走訪失事地點,為的是希望台灣有更多人知道這段歷史。
他告訴中央社記者說,除了25名盟軍,還有26名搜救人員喪生,「他們可能是26個家庭的支柱,但他們死後,社會上幾乎無人提起,我覺得是對他們的虧欠。」
劉瑞成把一些飛機零件放在嘉明湖往連理山/新康山的步道旁,希望提醒山友注意到這個歷史現場,只是氣喘吁吁的登山客走到這裡,即使看到路旁生鏽的金屬物體,也未必會停步研究。
劉瑞成說,這是台東歷史的一部分,很希望政府能夠在失事地點附近樹立紀念碑或涼亭,供後人憑弔。
他說:「這是我們起碼可以做的事情。」(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