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時政評論

孫驍驥:富不過三代 是窮人的自我安慰

【大紀元2017年08月15日訊】近幾年來,無論內地還是香港的高淨值人群,選擇移民的趨勢越來越急迫。前幾年大陸人民為李嘉誠將資產轉移英國而喊出「不要讓李嘉誠跑了」,現在的李超人已經徹底跑掉了,卻反而沒有人再跳出來聲討、喊出相同的話。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了內地的一些富豪,以及他們近段時間遭受的風波起伏。其中,以王健林的財富帝國實力被大大削減的事情最為人們熱議。

財力再雄厚的大家族,在財富積累經歷兩三代以後,想要財富不衰減,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從種種發生在富豪身上的事件中,老百姓(46.62 +0.58%,診股)逐漸看出一個道理,那就是中國的歷史不但遵循著某種「周期律」,而且財富的傳承也有某種「周期律」。在這種周期律當中,「富不過三代」似乎是一個所有華人都逃不掉的魔咒。

為何現在有錢的家族無法長期把財富傳承下去?中國的富起來的人為何對財富傳承沒有安全感,拚命想要移民?從這當中恐怕能看出我們社會的一些深層問題。

一,歷史上的財富傳承,基本都超過了三代

實際上,與窮人們所想像的「富不過三代」有所不同。從古至今,家族的財富傳承往往超過了三代以上乃至N代。

先看看歐洲的例子。

意大利央行經濟研究部門高級經濟學家曾經對歐洲家族財富的歷史繼承做過研究。研究以意大利城市佛羅倫薩為樣本,結果發現,弗洛倫薩現在的有錢人在將近600年前就很有錢,現在沒錢的人600年前也沒什麼錢。財富的流動性似乎並不像人們估計的那麼樂觀。實際上,這就不僅是「富過三代」,而且是財富在有錢的家族延續了N代。

這份研究調查了在1427年佛羅倫薩的納稅人信息,包括姓氏、職業、收入和財富比例,並和同一城市2011年的納稅人信息作對比,發現2011年納稅最高的五個姓氏家族,早在15世紀,就處於財富和收入的領先地位。而2011年納稅最低的五個姓氏家族,在15世紀也表現平平。意大利的這種情況,在整個傳統而保守的歐洲大陸其實是一種普遍現象。

與歐陸隔海相望的英國,情況也並不是「富不過三代」。由於歷史上長期存在的貴族體制,社會財富的分配橫跨較長的時間,在很多時候都是保持固定不變。掌握大量財富的家族通過長期積累成為了「貴族」,並且貴族階層的財富在沒有重大戰爭和革命的情況下,會保持不變。

在近幾百年的英國歷史中,從玫瑰戰爭、內戰到光榮革命,以及一戰二戰這幾次大的變革造成了一些貴族家族財富的變更。但是總體來說,財富的擁有者會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裡掌握著財富。這明明就和「富不過三代」的說法完全相反。

如果你認為歐洲大陸、英國的例子太古老,那麼我們可以來看一個年輕的資本主義國家:美國。

美國這個國家,立國不過兩百多年,然而美國的大公司和大企業卻有著長期的歷史。這使得家族的財富也遠遠超過了三代的水平。美國的貿易開始於國家獨立以前的殖民地公司,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則是出現大型的現代化公司。

例如在1903年公司化經營的福特汽車,到今天已經超過百年歷史,其財力一如既往。19世紀的美國企業家卡耐基、洛克菲勒等等,其商業王朝也是延續多年。雖然和那些橫跨幾個世紀的大財閥家族相比,這點歷史不算久。但顯然,財富的繼承也是超過了三代以上。

通過簡略的梳理,可以知道,從歐洲大陸、英國到美國,在現代資本主義世界裡,財富的傳承恰恰是長期的、恆定的。

不過,當我們讓視野回到中華地區的時候,會發現,財富似乎並不容易傳承超過三代。

二,中國的財富為何沒法傳承超過三代?

我們先香港說起。香港是華人地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最久的地方之一,但在這裡,「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似乎依然隱約在發揮作用。

香港中文大學曾經有一份研究報告指出:香港每百個家族企業中,到孫兒這一代仍然十分成功的只有三家。香港到了第三代敗家子出現率高於台灣及新加坡1倍。理由是香港富豪第一代太成功,到第二代接手時,不少企業已是市值過百億元的公司,管理以千計甚至上萬名員工,業務遍及全世界這樣龐大的企業,一般CEO亦未必能管得好,何況出身豪門的世家子弟?他們不少留學海外回港接手後,同企業內的老臣子意見不合,數目不在少數。

根據滙豐私人銀行與顧問公司合作研究的結果,華人家庭企業由第二代接手後,約70%家族企業未能超越創辦人年代,成功的只占30%。能夠順利過渡到第三代仍然成功的家族企業更少。富不過三代另一理由是,過分富足的生活容易引發道德敗壞,道德敗壞的結果令人失去價值觀,進一步失去分析能力,僅憑印象去決定一切。領導層受到貪婪及恐懼感支配而作出錯誤決定,並帶來失敗,此乃「富不過三代」咒語靈驗的另一理由。

香港以外的華人聚居地,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根據另一份研究,在250個港、台、新加坡的華人家族企業中,在完成家族企業繼承之後,企業資產在5年內的下滑程度達到60%。如此大的財富縮水幅度,再大的企業經過兩三代人這麼折騰,都會坐吃山空。

當然,對於這種狀況,一個經常聽到的解決方法就是,我們需要建立一種現代的企業經營制度,讓企業擺脫家庭式的管理模式,從而使得基業長青。或者說,第一代領導人必須懂得放手,擺脫傳統觀念「父傳子」的無形枷鎖,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和現代公司制度,讓企業的運轉有商業制度上的保證。

不過,這個說法在中國可能只是一種一廂情願。商業上的制度保證並不是朝夕可以建立,它需要大環境的穩定,以及社會規則的建立。很可惜,這兩個因素在中國大陸地區近百年歷史上始終難以實現。如果說香港家族企業的困境是「走不出家族治理」,那麼內地的情況顯然更糟。家族還好歹有個不成文的規則,如果整個社會連任何規則都沒有,和尚打傘無法無天,那麼財富的來去只能是帶有更多的不確定性

我們回顧從晚清到今天的中國歷史,基本上每隔幾十年就會有一次席捲全社會的變故,戰爭、革命、政權更迭等等,這種變革往往都是翻天覆地的,以至於整個社會財富的繼承會徹底被推翻、重新洗牌。這或許才是現在的中國人所說的「富不過三代」的真相。從一百多年前清末的武裝革命,到民初的豪強混戰,再到中日戰爭、國共內戰,無一不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社會的基本穩定和財富的傳承。

至於新中國建立後的公私合營政策、計劃經濟制度,則是在以往的基礎上徹底破壞了社會的商業規則與個人產權之基礎。在1978年後,無論整個社會如何進行市場化的改革,使得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但在根子上,這種財富的所有權和延續性已經被徹底破壞,所謂的商業制度也就無法得到保障。不要說富不過三代,有時候連一代都過不了。那些被抓的,被整的企業家,不少家破人亡,這難道不是「富不過三代」最好的真人註腳?

三,富不過三代,窮卻能延續N代

實際上,無論是財富、階層還是任何一種資源,要想能夠長期傳承,就必然需要一種制度保證。前文的意思是,這種制度保證在中國是極度稀缺的東西。

既然沒有商業制度的保證,那麼這些富裕人群,或者叫高淨值人士就不得不尋求財富避險的個人路徑。這也就是為什麼每年都有天量的人民幣資產被兌換為美元離開大陸。由此,整個世界的離岸經濟當中,中國大陸成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瑞士和迪拜成為了中國富豪們存放財富的最佳地方。為何選擇這些地方?就是因為這些地區有中國沒有的商業制度和遊戲規則,按中國老百姓的說法,就是有地方說理去。相反,在一個既沒有商業制度保障也不講道理的地方,一個具有正常理智的人不可能認為自己的財富會延續三代。

有讀者可能會問,為何我們家的財富延續了N代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你們家的財富微不足道,剝奪你這點財富所花費的成本還遠遠比不上收益。於是,你就相安無事的讓財富延續了不止是三代而是N代。你手中的一點點財富雖然是切實的,但也是稀少的,最終它還將成為你家族永遠貧窮的原因。

那種相信「富不過三代」的人,他們的貧窮卻絕對能延續N代。這種財富的差距最後會造成的差別就是階層的差別,而長期的階層差距最終形成的是人種的差距。也就是所謂的上等人和下等人。

平時人們總愛說兩個詞語「高富帥」、「白富美」。但你如果對生活稍加觀察,就會發現一個事實,就是有錢的人真的比較高比較帥,並且就讀更好的大學、有更高的學歷,此外,其智商、禮儀、舉止、談吐的水準也比窮人要高得多。從某種角度來看,富裕階層的人和窮人真實是具有不同優劣程度的人種。請不要列舉中國改革開放後富起來的某些土豪,他們確實無文化、無學歷、無修養、無禮貌,但這一類人的財富絕對不可持續,他們並不是真正長期的財富繼承者。道理很簡單,財富的長期延續,遠遠比財富的創造與獲得更難。

富裕家族的應對辦法通常是通過家族聯姻以及培養商業接班人的辦法來減少財富耗散的風險。因此,這就造成兩個趨勢:首先,有錢人趨向於和有錢人結婚,以保護財富不流失;第二,有錢人會花大量金錢和時間進行下一代的教育,使得後代具有更強的財富掌控能力。這個過程的本質,就是一個社會階層逐漸形成,並且變的堅固的過程。

所以,中國老百姓所謂的「階層固化」,其實是一種幻覺。和什麼富不過三代一樣,是一種可悲的意淫。因為中國的新社會階層產生於1980年代以後,先富起來的人、接近權力核心的人用二十多年的時間積累了相當的財富,進而壟斷著社會資源。這個過程,就像是一個並不公平的馬拉松賽跑,一開始,似乎人人都有機會。但是當位居前列的人跑到終點,並且頒發了比賽獎項以後。落在後面的人卻可能剛跑了一半甚至才剛剛開始跑。

然後,你認為得到前三名獎金的人會怎麼做?站在終點等待落後者嗎?當然不是,他們拿之前比賽的獎金,自己組建了另一個賽事並且自己也參加其中。等那些笨人和窮人好不容易跑到終點,卻發現獎金早就沒有了,並且,這項賽事其實已經取消了。換句話說,一生等於白跑一趟。社會階層和財富積累的窗口期,已經過了。

那麼對於家庭出身普通的人來說,現在還有機會嗎?我想,複製前二十年的財富模式已經很不現實。在「知識經濟」時代唯一的機會,就是依靠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持續深耕某個領域,靠著過硬的本領為財閥打工(也就是上一輪比賽拿到前三名的人),如此,便不愁能安身立命甚至小有富貴。依靠幾代人的堅持奮鬥,或許能跨越階級鴻溝。但可悲的是,大部分懶惰的窮人連這個基本標準都做不到。

文章轉自作者微信公眾號

責任編輯:朱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