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8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隨著朝鮮核危機升級,本週四(10日)朝鮮甚至宣稱將向美國的西太平洋屬地關島發射四枚導彈,1962年發生古巴導彈危機時,紐約曾修建的數千個地下庇護所,又引起人們的興趣。
1962年10月,美國偵察機發現,蘇聯正在古巴修建導彈發射基地,美國總統肯尼迪對蘇聯提出警告,但蘇聯宣布不接受封鎖,繼續在古巴部署導彈,並以核戰爭相威脅。
於1960年移民來美的華埠社區人士陳家齡說,當時數艘蘇聯核潛艇在古巴附近游弋,其裝備的核武器射程可直達美國本土,雙方劍拔弩張。那時正是美國為首的自由社會體系與蘇聯領頭的共產主義陣營之間「冷戰」的頂峰,肯尼迪總統在美國建造了大量能夠抵禦核爆後核輻射侵害的庇護所(Fallout Shelter),以保護民眾。
「紐約等高密度人口的最東部沿海城市更是保護重點,唐人街也到處可見這種核輻射庇護所(fallout-shelter)的標記」,陳家齡回憶說,他那時11歲,在華埠哥倫布公園旁、茂比利街轉角的原23小學上學(現在的人力中心大樓),學校老師常給學生做防災演練,教他們聽到警報後如何躲到位於該樓地下的避難所。
「這些避難所通常位於學校、教堂、法院、給窮人住的政府樓的底層,不少民營機構、私人住宅的地下室也有。凡有核輻射庇護所的,都在樓內樓外臨街的牆面上,貼上這種黃-黑兩色的標記,」陳家齡說,這樣便於街坊鄰居聽到警報後,迅速找到並進入附近的庇護所。
按照政府的標準,在避難所內部存放有大量的補給品,足以讓避難的民眾至少堅持一個月。陳家齡指著華埠人力中心樓外的一個存留的防輻射庇護所標記說,在黃-黑標記的下方,寫有「容量」(Capacity)的圓圈處,人們會用手寫上該庇護所可容納的人數,「只要你向政府申請,政府就按人數發放足夠的罐裝食品、壓縮餅乾、巧克力、水、紙巾、鹽和胡椒粉、衛生設備、急救用品、火柴盒等,甚至還有兩包香煙,可以滿足這些人食用一個月時間。」
陳家齡還記得當時23小學庇護所內一大排10多個水桶和食物,記得他和一幫調皮學生溜進去,打開一箱食物,拿東西吃。「這些食物,可以放15~20年都不壞。」
後來,經過一番激烈的實力攤牌和意志較量,最終蘇聯向美國低頭,開往古巴的船支掉頭返航。此後蘇聯在聯合國的監督下灰溜溜地撤回了部署在古巴的導彈。古巴導彈危機亦成為冷戰的轉折點。
核輻射庇護所大多改用它途
導彈危機過後,1975年的市長參選人郭德華(Ed Koch)曾鼓動把這些乾糧和藥物取出,送給老年人用。他致信給時任市長的Abe Beame說,自己從聯邦廣場(26 Federal Plaza)地下的庇護所內取了一些餅乾吃,「味道還不錯,可以當作早餐或小點心來吃。」當時《紐約時報》曾報導了這件事。
更有意思的是,2006年,紐約市檢察員在布碌崙大橋下面的曼哈頓下城的入口坡道上,偶然發現了一個隱藏的密室。密室內儲存著防核彈襲擊的軍需用品:毛毯、藥品、盛水的容器,還有約35萬2千包餅乾,這些用品的盒子上還貼有日期1957年和1962年,正是那一個時期的產物。
物轉星移,時光流逝。如今這些避難所大多已不見蹤影,一些被密封了起來,還有一些地下室被改造成儲存室或洗衣房。中華公所主席蕭貴源說,公所有兩層地下室,還有秘密的緊急逃生通道,一直通到另一條街,當時大樓的設計,也是為了華僑學校的學生,在遇到災難時能安然脫險所用。他說,後來出於安全原因,該地下庇護所已經密封,現在很多人並不知道它的存在。
聯成公所主席鄧學源說,唐人街幾乎每棟樓都有地下室,有些也有兩層的地下室,不過許多已被用做它途,樓宇重新裝修後,防輻射庇護所標記已很難見到。不過如果大家若有興趣,不妨四處尋找一番。◇
責任編輯:艾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