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天睿澳洲悉尼編譯報道)澳洲的家長和老師對小學生是否需要自備電腦上學一直存有爭議,那麼是否有證據能證明孩子們使用這些電子設備確實有益處呢?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道,莫納什大學的教育學教授塞爾溫(Neil Selwyn)正在進行一項調查,研究電子技術如何影響教學。
「電子設備可以讓學習過程更加令人興奮並且鼓勵學生參與,但是一位好老師和一個好的白色書寫板設計也能做到這一點,」塞爾溫教授說。
自帶電腦設備(BYOD)項目在維州的幾個小學引起了爭議,如此年幼的孩子卻需要自己帶著昂貴的電子設備去上學,這引起了家長的擔憂。
電腦設備增加工作量
「對於小學來說,爭論的重點是我們是否有效利用了教學時間」,塞爾溫教授說,「我想說的是,在課堂上使用這些設備意味著更多的工作量,而不是減少了工作量。尤其對於二、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老師們想達到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們可以完成的(學習目標)在沒有這些電子設備的情況下會更有效率。」
但是,塞爾溫教授表示,電腦在課堂教學中也有一些已被證明的益處,特別是在個性化學習等方面。「有許多證據證明電腦科技的確起到了作用,但是它並不是一直都能起到好作用,這是一個非常重要也很有趣的話題。」
小學獲得的技術支持有限
塞爾溫教授認為學校正在為課堂上的電腦技術而掙扎苦惱:學校需要處理學生自帶的各種不同的電腦設備之間的差異,並且需要保證這些電腦設備能和網絡鏈接上,所有的這些工作只能得到非常有限的技術支持。
「在實行自帶電腦設備項目的小學,能讓每個學生帶著充好電且正常工作的設備來上學,對每個老師們來說已經是個挑戰了,」他說。
電子設備加深學生之間的不平等
塞爾溫教授說,自帶電腦設備面臨的最大的問題之一是這個項目突出了課堂上已經存在的不平等現象。
「所有的資源,不管是校服、課本或者運動設備,學生之間總是存在著不平等現象」,他說,「如果學校通過電子設備來進行一些(教學)活動,可能就會導致嚴重問題,這是學校不想也無法承受的後果。」
在課堂之外也會產生網絡接入的問題。「學生在校外時,有時不得不去麥當勞上網,因為他們家裡的網絡狀況不好,」塞爾溫教授說。
政府應為學校提供更多支持
雖然塞爾溫教授認為,雖然小學課堂裡有電腦設備的一席之地,但是政府應該為孩子們提供電腦設備來消除學生間的不平等現象。
他對世界範圍內其它採用電腦設備進行課堂教學的學校進行了調查後發現,在成功使用了這一技術的國家——烏拉圭,政府為所有學校的學生提供了電腦設備、應用程序以及對老師的培訓。
「烏拉圭的這一項目十分成功,因為那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是我想澳洲政府也有餘力為需要幫助的學校提供更多支持,」塞爾溫教授說。
總之,塞爾溫教授認為,在課堂中讓每個學生都使用電腦來學習的教學方法有其可行性,但是該項目出現的問題總是比益處要更多。「雖然沒有必要在課堂上禁用電腦設備,但是應該給人們留下選擇的餘地。」
責任編輯:瑞木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