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25日訊】近日,陸媒有消息稱,「繼6月批准進口16種轉基因作物之後,7月,農業部再次批准進口兩種轉基因作物」。然而有意思的是,此次官方通過媒體公布消息時,似乎不再像以前那麼理直氣壯,而是開始假裝可憐、以博取同情。在報導中,媒體先把長久以來民眾圍繞轉基因所提出的質疑挨個擺上檯面,然後通過「業內專家」的逐一解釋來表明,「兩個月,18種轉基因農產品獲進口許可,中國也有苦衷」。
比如在回答「為什麼要進口轉基因農產品?」時,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專家以大豆為例,竭力證明「主要原因是由於國內產量與需求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一方面,「中國的耕地資源不足,……大豆只能靠進口」,另一方面,「過去14年中,中國的轉基因大豆進口量逐年上升,增長了近4倍」。也就是說,耕地不夠造成產量不足,所以要進口。
這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然而令人費解的是,就在這位專家給出解釋之後,另一位專家卻說,「改變這種現狀的簡單可行方案就是儘早推進中國自主研發的轉基因品種產業化」。既然咱們要自主研發,還要實現產業化,沒有足夠的耕地,顯然是做不到的。難道說,正常種植大豆的耕地沒有,一說要研發、種植轉基因,耕地就突然從無到有了?
僅此一點就足以證實,假話總是會有破綻的。為了在中國推廣轉基因,以農業部為首的官方部門還真是沒少說假話。其中,最關鍵的假話也在某專家的解釋中再次出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有專家表示,「學界統一的認識是,國內外已批准上市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這是定論」;「迄今為止,並沒有發現科學界公認的、可以證明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的證據」。
這一假話最大的漏洞就在於,既然轉基因是安全的,為什麼當官的、有錢的都繞道而行?市面上的綠色、有機產品實現了銷量的持續增長,有點規格、有點檔次的超市都在以這類產品為賣點,網絡上的專營、直營店則更多。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產品的價格不菲,只有經濟條件好的家庭才能消費。而對於領導們來說,恐怕只有「特供」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話說,整個中國的上層、中產都不吃成本更低、價格更低的轉基因食品的原因和道理是什麼?專家此時能出面解釋一下嗎?
在一個權貴和司法都包庇奸商的國家,「便宜沒好貨」根本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道理。領導們越說「價廉物美」,老百姓越相信,這其中必有貓膩。那麼,人們的依據又是什麼呢?顯然,答案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若把這句話用在至上而下滿是銅臭味的中國,與之絕然相符的正是,有錢能使專家胡說八道,有錢能使警察好壞不分,有錢能使司法人員製造冤案,有錢更能使權貴、官員們墮落腐化、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由此不難想像,轉基因在中國得以推廣,背後若沒有利益支持,沒有真金白銀的動力,中共利益集團又怎會如此賣力的宣傳?如今更是寧可放下架子裝可憐、頂著民怨眾怒,也要繼續批准從美國進口轉基因。事實上,此前有環保人士就曾指出,「依賴於美國種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提供的轉基因種子,對於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有很大的威脅,但是中共農業部和孟山都有直接聯繫的部門,他們關注的是權錢交易」。
此外還有媒體稱,「2014年,中共農業部在公民要求轉基因資訊公開的應訴中,拒絕資訊公開的理由,竟然是為孟山都保守商業祕密」。試問,什麼樣的公司能讓中共這個一手遮天的政黨如此維護?顯然,這背後少不了利益的推動。
輸送利益的除了孟山都(Monsanto)這家公司以外,或許還有另一家推廣轉基因的公司——先正達。上述陸媒在文章中寫道,「農業部官網顯示,……兩種作物分別為先正達公司的5307轉基因抗蟲玉米和孟山都的87427耐草甘膦轉基因玉米」。然而,幾個月前,這家公司卻被美國成千上萬的農民告上了法庭。原因就在於,該公司向美國農民推銷它的轉基因玉米種子,並忽悠他們說,「中國將及時批准、進口2011年生產的玉米」。那意思是,你們放心種吧,到時肯定能賣給中國。
然而沒想到的是,中國這邊的批准日期卻不停的延後,一些出口商將玉米運到中國,最初被接受了,但在2013年又被拒絕了。儘管有消息稱,2014年12月中國最終批准進口了這種轉基因玉米,但事實上,長時間的拖延仍給美國農民造成了至少50多億美元的損失。可想而知,如果美國農民不把這50多億找補回來,先正達公司此後在美國推廣的轉基因業務,就別想再開展下去了。
那麼,到底該如何找補呢?最直接的辦法當然就是讓中國繼續履行承諾,全面收購美國農民種植好的轉基因玉米。不難想像,中國若非一而再、再而三的批准進口,這好幾萬農民種植的轉基因玉米又怎麼可能賣的完呢?更不難想像的是,農業部之所以急他人之所急,為這家先正達公司操心,決不可能是出於政府對企業的幫扶,更不可能是因為中國的老百姓需要吃轉基因。而惟一的可能就是,公司向農業部輸送的巨額賄賂發揮了效力。
既然農業部拿了錢,就得替人辦事、替人說話;那麼,也就根本不存在實話實說的可能了。因此,任何替政府站台的專家,所做出的任何解釋,都不可能讓中國的老百姓接受和信服。轉基因到底有害無害,老百姓的真實需求是什麼,我們只看綠色、有機食品的銷量走向,便足以知曉。#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