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真跡雕刻家 林森輝活出大格局

碑刻家林森輝攝於國立台灣美術館碑林園區。(林森輝提供)

人氣: 1540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7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賴月貴臺灣灣新竹報導)熱愛書法藝術和碑刻40多年,林森輝被譽為「台灣第一碑林刻家」,包括國立台灣美術館碑林、國父紀念館的中山碑林等,近四分之三工程都是出自其手。碑林有匡正社會、傳承古人重要紀錄的功能,林森輝說:「人活在世上,不要傻傻的來,糊里糊塗的走,一定要一腳狠狠的踩在地球表面,留下屬於自己的腳印。」他希望自己的碑刻作品能夠往後流傳5千年。

林森輝是屏東人,家境清寒,從小就喜歡拿著釘子在地上刻畫,在海邊沙灘練字, 當兵時每逢休假日,便遠從屏東搭火車北上,到故宮博物院參觀,買了門票一進入展覽室便流連忘返,中餐只攜帶一個飯糰蹲在角落果腹,一連6天都是如此。

林森輝的舉動引起故宮管理員的注意,從原先的責難(蹲在角落吃東西)、不解,到轉而欣賞,兩週後管理員買了一本碑帖送給他。如此連續六年到故宮參觀,奠定了林森輝對書法藝術的熱愛與基礎,並從此苦練書法,數十年如一日,從未間斷。

「真跡雕刻」 100%尊重原作

林森輝表示,書法家的最高成就是獨樹一格,而碑刻家卻要抱持虛懷若谷的精神,心中只有書法家沒有自己。所謂的「真跡雕刻」,講究的是100%尊重原作者,不能有一絲一毫的誤差,也不能加進任何自己的想法,否則雕刻出來的作品就不是「真跡」,也就沒有任何價值。

林森輝說,真跡雕刻不論一橫、一豎、乃至一小點,都要很精準,有時刻一個字需要花一整天的時間,中國大陸就有修補受損的碑文28個字,花費8年時間的紀錄,可見其嚴肅性。

雕刻碑文和寫書法相比,因材質不同困難度相當高,但也因為硬度高才能流傳千年不壞,林森輝說,目前發現硬度最高的是印度黑花崗,高達6.5度,估計可保存8千至1萬年不會風化,1993年完成的國立美術館碑林,就是使用從印度進口的黑花崗。

他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盡其所能,將中華文化的精英思想透過碑刻流傳下來,讓後代子孫不再有「只知有真跡、而無緣目睹」之浩歎。

林森輝臨摹王羲之「蘭亭集序」的雕刻作品,現場拓碑示範教學。(林森輝提供)

受命碑林雕刻工程 10個月白了髮

1973年,林森輝22歲,創辦第一家彫刻工藝社,開啟台灣花蓮大理石雕刻藝術的鼎盛時期,其後也受聘到美國休士頓和日本橫濱市,參與公共藝術雕刻工程,其作品被兩國永久保存。

1993年,台灣省立美術館(現國立美術館)成立碑林園區,進行名人真跡彫刻工程,林森輝受聘負責四分之三工程,這是他致力以碑刻傳揚中華文化的代表作,也被陸媒稱為台灣第一個碑林誕生的地方。

美術館的碑刻工程是由時任省長宋楚瑜所發起,省府組團赴中國大陸參觀西安、曲阜、金陵、石窟等中國4大碑林,返台後決定模仿建造,林森輝坦率建言「台灣碑林應有屬於自己的特色」,宋楚瑜察納雅言、信任他的專業,否決了原定計畫,將工程交由他與另一名工程人員負責。

碑刻於10個月後完工,林森輝幾乎負責了四分之三的工程,由於壓力太大、嘔心瀝血、耗費精力,竟讓他的黑髮在10月間整頭變白,印證了「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白了頭」的傳說,林森輝說,若非親歷其事、無法知其難處。他也為自己寫了一首打油詩當紀念,「萬古碑林十月成,承天重擔集一身,任事勇往不回顧,留名不朽換銀絲。」

國立台灣美術館園區碑林。(林森輝提供)

精心雕製世界最大碑文

1994年美術館碑林完工後,林森輝又受聘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負責中山碑林彫刻工程,在國父誕辰紀念日前完工,揭幕當天盛況空前,同年林森輝榮獲洄瀾獎書法第一名及第二屆傑出青年薪傳獎。

此後,林森輝即以大型碑刻創作,不斷的為藝術寫下新頁,諸如台北市政府大廳的《禮運大同篇》、高雄英明國中的《水調歌頭與赤壁賦》、南投光明之家的《百孝經》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林森輝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個展,在這次展覽中,以一件長184.8公尺、高3.7公尺的岳飛手書《前後出師表》最受矚目,是有史以來世界上最大的碑文,堪稱世紀巨作。

為了完成這個最大碑刻的夢想,林森輝整整籌備了10年、花了近新台幣400萬元、費了一年多的功夫,才雕出這件世紀巨作,在國父紀念館破紀錄展出一整年。

「希望能為台灣與中華文化留下千年不朽的見證」,一直是林森輝的心願,他說,教育是百年樹人,而文化是千年的事業,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有10年,再刻出300個碑文,往後流傳5千年,人生就不虛此行了。

碑刻家林森輝攝於國父紀念館中山碑林。(林森輝提供)
林森輝雕刻作品:南投光明之家的「百孝經」。(林森輝提供)

教書法重視基本功

林森輝曾擔任中國書法藝術家協會理事、台灣書法學會理事,也是國家文官學院書法講師,目前更致力於編寫書法教材,也開辦書法學習班,他說,學習書法讓他更能體會「寧靜」的力量,更能仔細省思生命的意義。

林森輝偏愛王羲之的字體,每天勤練、苦練,不論橫筆、豎筆、起筆、行筆或收筆,一練至少4千遍。他教書法特別重視基本功,也具獨門心法,完全沒基礎的人經過8個月的學習,也能寫出一手漂亮好字。除了學習書寫的技法,欣賞書法的美感培養,也是教學重點,因為字的編排與布局,會影響整幅字畫給人的感覺。

林森輝笑稱,自己的書法學習班是魔鬼訓練營,書法的好壞在於筆畫、而不在於字,筆畫中出現最多的是橫、豎兩種,任何一個句子,橫的筆畫約佔8成,因此他的第一堂課2小時,就是要學生反覆以懸肘方式練習,寫滿5千個橫才能下課,目的是訓練學生的平衡感,也就是紮實的基本功。很難想像練習書法也能帶給孩子快樂,過動兒也能坐得住,這點讓很多父母相當驚訝。

林森輝的書法作品。(林森輝提供)
林森輝自創代表作:龍騰。(林森輝提供)
林森輝自創代表作:如意。(林森輝提供)

繁體字之美 讓大陸人稱羨

林森輝多次壯觀的作品展出也引起對岸的關注,很多人從大陸來台灣看展覽,中國的書法藝術網站也轉載著林森輝的作品,有位大陸人士看完展覽後告訴林森輝「繁體字真美!」好羨慕台灣能保存下來,希望有一天中國也能恢復使用繁體字。

長期對兩岸情勢的關注,讓林森輝感觸很深,他說中國大陸目前正掀起一股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潮,孩子放學後不是學鋼琴、小提琴等才藝,而是學《四書》、《五經》和《弟子規》等中國文化,習近平也下令文官都必須學習書法並列入考核。

這讓林森輝亦喜亦憂,他說中國大陸正在復興中華文化,反觀台灣的社會卻在大滑坡,性解放、吸毒等亂七八糟的東西都上來了,優良傳統文化逐漸消失,「人不治、天治」,真讓人憂心。

林森輝教學生練習書法。(林森輝提供)
林森輝和學生合影。(林森輝提供)

責任編輯:鄭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