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16日訊】台灣進入夏季高溫悶熱氣候,桃園區一名45歲洪姓男子在戶外工地施工時,突然感覺呼吸困難、直冒冷汗,原本以為是單純中暑,但併發劇烈胸痛,送醫急救發現為心肌梗塞。
桃園市壢新醫院今天表示,洪姓男子日前在中午酷熱時,突然感覺呼吸困難、身體直冒冷汗,經送醫進行心電圖檢查後,發現為心肌梗塞,醫師在90分鐘黃金時間中,將冠狀動脈的阻塞血塊抽除、放入支架,為患者打通血管,並在住院觀察治療6天後順利出院。
壢新醫院醫師劉冠良指出,別以為只有冬天才是心臟病好發的季節,當氣溫太高或太低,都會讓人體交感神經亢奮,容易造成動脈血管的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引發心肌梗塞。
醫師表示,由於夏天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就可能出現冠狀動脈或腦血管堵塞,嚴重時導致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因此,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劉冠良說,夏天突發心血管疾病不一定有明顯徵兆,一旦出現胸悶、虛弱、呼吸急喘等症狀,就要多加留意,建議到醫院做檢查。
醫師談到,心臟病好發於中壯年,男性約40到50歲,女性約50到60歲,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以及抽菸、或有家族病史,都是動脈硬化的好發族群,除了要確實控制三高,飲食要節制,不要吃太鹹,戒菸或少抽,並且養成運動習慣。
由於連日來氣溫居高不下,醫師呼籲,民眾應避免在大太陽下做劇烈運動或工作,並評估自身狀況,量力而為,注意補充水分,充分休息。(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