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他的一首歌,讓長官不敢看扁他
每個時代都有人發出人才不被重用的悲嘆。宋代的張才翁曾經在四川當掌管刑獄的官。他沒什麼知名度,甚至沒人知道他的生卒年或其他事蹟。但是他自認為有才學、有風韻,擅長寫詞賦。然而他不修邊幅,舉止又放縱,因此上司看不上他,更別說賞識了。張才翁為此常悶悶不樂,卻又無計可施。
張才翁的上司張公庠是個極自負的人。他年紀很小就會寫詩,又早早考中進士,瞧得起的都是人生勝利組。剛好在正月七日這天,郡守張公庠要帶一些下屬和歌妓們,一起到成都城西邊約三公里處的白鶴山郊遊。白鶴山因為漢朝的胡安在此隱居得道,跨白鶴飛升而得名,是有名的佛教和遊覽勝地,景致優美。偏偏他就是不讓張才翁參加。
張才翁心裡不滿,決定絞盡腦汁想個高招,叫上司張公庠看重他。他找了一位熟識的官妓楊皎來幫忙,他對楊皎說:「老頭兒到白鶴山看風景後,內心一定會激動不已,忍不住寫些詩來抒發情感,妳拿到詩一定要火速寄給我。」
果真,張公庠來到白鶴山,登上信美亭,看到層巒疊嶂,蒼翠俊秀,心有所感,寫下〈晚春途中〉詩:
初眠官柳未成陰,馬上聊為擁鼻吟。遠宦情懷消壯志,好花時節負歸心。別離長恨人南北,會合休辭酒淺深。欲把春愁閒抖擻,亂山高處一登臨。
楊皎趕快把詩抄下來寄給張才翁。張才翁一拿到詩,立馬把詩檃括為〈雨中花〉一詞。所謂的「檃括」,是把別人的詩文內容或名句加以剪裁、改寫,配合音樂創作出新詞,同時講究詞體的聲律、平仄、押韻。這種寫作方法能展現學問,又可以賣弄技巧,在宋朝詞壇裡並不是很多人會寫。張才翁為了不讓張公庠看扁,把一首吟詠的詩,改為可以歌唱的詞。詞的上片寫在遠處當官的遊子無人關懷,徒感壯志消磨,辜負歸家的心。下片寫長恨人生飄泊不定,容易別離,所以相聚時應盡情喝酒作樂,抖掉人生憂愁,並寄託登臨之心。
張才翁〈雨中花〉
萬縷青青,初眠官柳,向人猶未成陰。
據雕鞍馬上,擁鼻微吟。
遠宦情懷誰問,空嗟壯志銷沉。
正好花時節,山城留滯、忍負歸心。
別離萬里,飄蓬無定,誰念會合難憑。
相聚裏,休辭金盞,酒淺還深。
欲把春愁抖擻,春愁轉更難禁。
亂山高處,憑闌垂袖,聊寄登臨。
歌妓楊皎很快就拿到了改編好的詞。等張公庠回到晚筵座上,她就在張公庠旁邊高唱起來。張公庠覺得很奇怪,明明是自己寫的詩,怎麼一下子變成可以唱的詞?楊皎回答:「這是張才翁改編您的詩成為歌詞,剛剛寄過來,要我唱給您聽的。」張公庠這才發現張才翁這小子有才華,因為要把詩改成可以唱、又合乎聲律的詞,得有如蘇軾一般的才情,就此對張才翁另眼相待。
張才翁指出了一條在競爭激烈時代裡的「向上之路」,也就是最重要的自力救濟,他選擇靠自己的才能「寫歌成功」。張才翁知道上司要什麼。宋朝人重文輕武,詩文詞寫得好就對了。雖然長官不把自己放在眼裡,但他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最終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張才翁等的是機會,機會一來就能脫穎而出。如果自己沒本事,就算機會來了也會白白錯失。張才翁創造機會、抓住機會,展現才能。他的一首歌,讓長官不敢看扁他,也讓我們看到宋代多麼重視有寫歌才華的人。
本文節錄:《聽見宋朝好聲音:宋詞那些人、那些故事》一書/時報出版@#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