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01日訊】近30年來,法國蜂蜜產量持續減少,去年收成更是少有的差,原因除了氣候劇變,還有蜂群大量死亡。為保護蜂群,法國針對類尼古丁殺蟲劑的禁令比歐盟嚴格,且不打算放寬。
根據法國國家農水產機構(FranceAgriMer)的資料,法國去年產出1萬6099公噸蜂蜜,比2015年大幅減少33.5%,是歷來收成最差的年份之一,原因包括春雨過多擾亂花季、夏天乾旱不利蜂群採蜜,以及蜂群的高死亡率。
近年全球各地都有蜜蜂大量死亡的現象,在法國,一年死亡率就高達約30%,農藥和殺蟲劑被指為罪魁禍首之一。
蜂群減少,不只蜂蜜產量降低,還影響農業必要的授粉,因此也不利人類糧食生產和國家的糧食安全。
在各種殺蟲劑中,含有類尼古丁(neonicotinoids)的殺蟲劑被認為是對蜂群傷害最大的一種。這種殺蟲劑在全球使用相當廣泛,但近年陸續有研究指出,這種殺蟲劑會導致大批蜂群死亡,也會汙染土地和水。
法國國民議會於2016年通過完全禁止使用類似殺蟲劑,預計2018年生效,也有可能延到2020年實施。
而歐盟只限制使用部分含有類尼古丁的殺蟲劑,並未完全禁止。
法國農業部近日表示,法國法規針對殺蟲劑使用的規定比歐盟嚴格,應與歐盟置於同一標準下。
但生態部長余洛(Nicolas Hulot)很快在推特(Twitter)表示,「禁令不會取消,(總理府做出的)裁決也是這個方向」。
法國養蜂業全國聯盟(UNAF)昨天發布聲明表示,在法國,2013年到2015年,含有類尼古丁的殺蟲劑使用增加了4%,甚至有些種類的殺蟲劑明明在歐盟禁用範圍內,卻還是有人使用;若只是部分禁用,根本不足以達到保護效果,應該全面禁用。(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