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7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平多倫多編譯報導)許多人都知道節約存錢好處多,不僅隨時能有緊急備用金,今後退休也更有保障。但能真正付諸行動存錢,卻非易事。沒有儲蓄計畫的人,其實存不下錢。存錢能力到底和什麼相關呢?
有人認為,掙錢越多,存錢就越多,掙錢多固然有可能存下更多錢,但並不全是。理財顧問當頓(Helen Dundon)女士說,許多人收入高,住大房子,開豪車,卻存不下錢。因為收入高,支出花費也多。
華人最能存錢
研究發現,種族背景、教養和信仰也能影響存錢能力。印度尼西亞克里達瓦卡納基督教大學(Krida Wacana Christian University)與悉尼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對一項聯合研究,根據收入、宗教、種族和移民狀態,對中加澳3國755名中國大陸人、澳加第1代華人、澳加第2代華人和白人調查發現,種族背景對存錢影響最大,華人普遍比白人更能存錢。
研究顯示,即使收入最低的中國大陸人,存錢能力也比白人高,能存下31%的收入。相比之下,收入最高的白人,只能存下收入的15.7%。祖父和妻子均來自中國大陸的悉尼理財分析師波(Jeff Poe)說,中國人早年成家的巨大壓力,社會安全網的欠缺,以及人口眾多帶來的激烈競爭,都迫使中國人盡量存錢才能生存下來。
研究發現,中國大陸人,收入越高,存錢也越多,年入8萬澳元的高入群體中,儲蓄率達到48.9%。但澳加2國的第1代或第2代華人,卻沒遵守這一存錢規律,其中第1代華人比第2代華人儲蓄少。
信仰對存錢的影響
研究發現,中產收入人群中,有信仰的人能存下35%的收入,無信仰的人只能存下27%的收入。研究作者認為,有信仰的人,多追求精神生活而非物質享受,因此有可能花錢少存錢多。
但在高入人群中,宗教信仰卻起著決然相反的作用,其中有信仰的人只能存下不到25%的收入,無信仰的人能存下36%的收入。作者之一的麥考瑞大學商務經濟學副教授波曼(Chris Baumann)說,這說明不同因素影響其實很複雜,不能想當然。
語言也影響儲蓄習慣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安德森管理學院華裔經濟學副教授陳(Keith Chen)2013年一項研究發現,人們所用語言以及語言在時態上的敏感程度,也影響人們的儲蓄習慣。如使用馬來西亞文和中文等時態不敏感的類似中文(futureless language)語言的人,比使用希臘文或英文等時態上嚴格區分現在和未來的類似英文(futured languages)語言的人,存錢機率要高出30%。
這是因為,說futured languages語言的人,覺得未來還很遙遠,沒必要急著存錢。而說futureless language語言的人,現在和未來在時態上很模糊,覺得未來近在眼前,因此要急著存錢。
對於理財專家來說,在幫助客戶制定儲蓄理財計畫時,雖無法改變客戶母語、文化背景或從小養成的金錢觀,但可幫助客戶改變態度。當頓發現,養成積極的儲蓄態度,是先制定一個好的存錢理由和目標。她說,多數人有了目標和理由,就能很好的存錢,而不是為存錢而存錢。
責任編輯:滕冬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