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岸人民幣七連跌 離岸價跌至月內新低
【大紀元2017年06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23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在岸價和離岸價雙雙大跌,並創下一個月新低。分析表示,人民幣貶值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弱勢,國際市場看淡人民幣前景。
6月23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連續第七天下跌,並創下一個月新低;本週累計跌幅0.36%,是三個月來最大單週跌幅。
當天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價一度跌破6.84,下午收盤報6.8387,相比前一日下跌80點。
23日是中共央行連續第四個交易日上調人民幣中間價,當天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報6.82,是5月31日以來最低,相比前一日下調41點。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23日續跌,且跌至近一個月來最低點,早盤一度跌破6.84,報6.8449,本月跌幅達到1.3%。
就在本週,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宣布一年後納入A股,之後市場預計資金流入將帶來人民幣升值,但是目前人民幣表現欠佳,央行連續下調人民幣中間價。
分析:人民幣貶值折射多重風險
Project Syndicate網站6月22日引述分析表示,人民幣持續貶值,折射出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違約風險的加劇,中國的個人和企業正在尋求各種新途徑,甚至包括非法渠道,將資金輸出到境外。
中共央行官員4月份稱中國的不良貸款水平趨於穩定,但實際上,這是因為銀行的新增貸款持續增加,而很多新增貸款是來源於可能發生違約的客戶。數據顯示,中國的不良貸款在2016年增加了350億美元,達到2200億美元,同時中國銀行業還利用財務手段隱藏了數萬億美元存在違約風險的貸款額。
另外,中共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它試圖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另一方面又要控制人民幣的弱勢,阻止資本外流,而阻止資本外流又會減慢人民幣國際化。比如,中國企業被限制境外收購,這有助於將資本留在中國境內,但同時也令外國投資者不願投資中國。
目前人民幣在全球支付中的所占份額已經降至1.6%,降為全球第七支付貨幣,排在瑞士法郎之後。香港銀行業的人民幣儲蓄金額也減少一半。中國跨境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在2015年是35%,目前降至12%。
另外,國際社會看淡人民幣前景的原因還包括,中國的出口持續下滑,中國出口在全球出口中所占的份額已經降至13.3%。
中國經濟學者易憲容表示,過去一年來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但是出口額不升反降,可見在貨幣貶值的情況下,資本流出速度加快,反而不利於吸引外資。
Project Syndicate網站的分析還提到,除了出口下滑,中國在全球市場所占的份額也在縮小,外商對中國股票和債券的投資,以及外商直接投資,都非常有限。#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