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琴海之旅歸來,時日已久。要在這裡和大家分享此行的點點滴滴。
愛琴海地區得天獨厚,除了溫和的氣候及美麗的風光之外,還擁有悠久豐富的歷史文化。西方世界的三大古老文化分別是:美索不達米亞文化、埃及文化、和愛琴海文化。雖然前兩者的興起時間略早於第三者,但是如果論及對後世西方歷史、文化的影響,愛琴海文化則遠超過另外兩者。所以在愛琴海地區旅遊時,如果只著眼其美好的環境和風景,而無視了當地這麼重要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件相當可惜的事。所以我在撰寫這一系列旅遊隨筆的過程中,會適時地和大家分享相關的歷史、文化資訊。為了使我在分享這些資訊的時候,不會讓有些朋友如墜五里雲霧之中,我想最好還是先對古愛琴海地區的歷史,作一個簡短的介紹。在往後幾集介紹各地的風景文物時,我經常會用這個簡史來作參考。
在附圖裡面,有一張是愛琴海地區的地圖,在上面我加了不少紅色的註腳。在今天看來,愛琴海的東、西兩岸,分別屬於希臘和土耳其兩個很不相同的國家,文化和宗教信仰截然不同。但是直到西元第九、十世紀回教勢力興起之前,愛琴海的東、西兩岸在大部分的時光裡,是可以被視為同一個文化圈的。即使有兩大政治勢力在此區域競爭的期間,例如西元前第十一、十二世紀的西台文化(Hittite)與希臘文化的競爭,以及西元前第六、七世紀的波斯文化與希臘文化的競爭,愛琴海的東、西兩岸,還是存在著相當程度的互動。
在另外一張附圖裡,我簡單描繪了一下愛琴海地區文化史的timeline。為了更方便記憶,我把大家都熟悉的中國歷史的timeline也並列其側,作為參考點。
不少人有一個誤解,以為愛琴海地區的重要古文化,都是希臘文化。其實這個地區的第一個重要古文化,在操希臘語的人種進入這個地區之前,就已經在此繁榮興盛了近千年。他們的主要根據地及政治中心,是愛琴海偏南的克里特島。但是其勢力範圍,則遍及愛琴海以及部分的地中海。他們被後世稱為Minoan文化,繁榮興盛了大約一千三百年。這個時期的下限–1450 BC,大約相當於中國商朝的盤庚遷殷;而其上限,則應早於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我們遊覽克里特島的那一天,花了不少時間去參觀他們在Knossos的宮殿。
在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商朝初期,一些操希臘語的民族,逐漸移入在愛琴海西方的希臘半島區域(文中所附地圖的左側)。從西元前1600年起,他們逐漸成為愛琴海的主角。他們和克里特島上的Minoan文化,重疊了大約兩百年,也從Minoan吸收了不少的文化遺產,包括文字書寫系統。這個文化有一個主要都城,叫做麥錫尼(Mycenae),所以這個文化也就被稱為麥錫尼文化。我們的正式旅遊行程,並沒有包含探訪這一段文明的遺址。幸好我們在雅典的第二天下午,意外地聽到導遊宣佈有了三小時半的自由活動時間,於是我喜出望外、自行搭乘當地的捷運,趕到收藏麥錫尼文化遺物首屈一指的「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rcheology),去邂逅了那一段令我嚮往已久的歷史。
麥錫尼文化興盛了四百多年,也逐漸取代了以克里特島為基地的Minoan文化。但是大約在西元前1100年突然衰落。這個年代,大致對應於中國商朝的衰亡和周朝的興起。另外,大家所熟識的別稱「木馬屠城記」的「特洛伊戰爭」(Trojan War),就發生在麥錫尼文化衰落之前不久。在麥錫尼文化衰落之後的兩、三百年裡,愛琴海地區的文化與經濟普遍低落,因而被稱為「黑暗時期」。所幸在麥錫尼文化的晚期,不少希臘人從希臘半島向東渡過愛琴海,移居到現今土耳其的沿海岸地區,也就是文中所附地圖的右側,而埋下了後來希臘文化中興的種子。這個中興的產物,正是一般所稱的「古典希臘文化」,特別是其中的「黃金時代」(Golden Age)。
大約在西元前800年左右,位於土耳其半島愛琴海沿岸的希臘人移民地區,逐漸開始了文化復甦的現象。其中最為大家所知的事跡,是大詩人「荷馬」(Homer)所著的兩部史詩「伊里亞得」(Iliad)和「奧迪賽」(Odyssey)。這個時期的開始在時間上,大約相當於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的開始。而這個希臘人的移民地區,在歷史上被稱為「Ionia」。希臘建築裡面、三種主要廊柱形式的第二種,便是以Ionia命名。
不久,這股文化復甦的潮流,開始從土耳其半島向西渡過了愛琴海,回到了希臘文化的原鄉──希臘半島,而點燃了當地文化興盛的火燄。從大約西元前600年開始,在哲學、詩歌、戲劇、和美術的領域裡,愛琴海地區,特別是希臘半島地區,都開出了西方世界最燦爛的花朵。在哲學的領域,有大家非常熟知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理斯多德、以及比他們稍早的好幾位自然哲學家,包括最早提出「原子論」的Democritus。(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都是人文哲學家。相較之下,亞理斯多德涉獵的領域最廣,兼含人文哲學及自然哲學。)在詩歌的領域,有西方最偉大的女性文學家「莎芙」(Sappho)和頌辭大師Pindar。在戲劇的領域,則有三大悲劇作家:Aeschylus、Sophocles、以及Euripides,和一位喜劇作家Aristophanes。另外,我們很熟悉的兩座城邦:雅典和斯巴達,也是在此一時期達其政治及軍事巔峰。
有趣的是,西方的這個文化上的光輝燦爛時期,在時間上大約契合於中國文化的諸子百家爭鳴齊放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這純粹是巧合嗎?其實類同的還不僅是時間,那一段時期希臘的某些自然哲學思想以及辯術的風行,常常令我想起中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名家、縱橫家和陰陽家這些思想派別。
大約從西元前400年起,希臘地區的實力,就因為雅典和斯巴達兩大聯盟的互鬥而開始衰落。幸好到西元前330年左右,出現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迴光返照,那就是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將希臘文化很有效地向南傳播到埃及,更向東傳播到數千里之外的印度河流域。以至後來佛教美術從印度向北傳入中國的時候,都受到希臘美術很大的影響。這一個時期廣為流傳的希臘化文化,被稱為「Helenistic Culture」。
亞歷山大帝國分裂衰亡之後,進入愛琴海區域的新主人是羅馬共和國、以及其後身羅馬帝國。來自這個時期的愛琴海古蹟主要有兩類:一類是羅馬古城,另一類則是基督教的早期聖蹟。這兩類古蹟,我們此行都有造訪。(這裡的「基督教」,也包括了「羅馬公教」及「希臘正教」,和台灣基督教一辭專指新教的用法不同。)
在西元313年,羅馬的君士坦丁大帝發布「米蘭勒令」(The Edict of Milan),將基督教合法化,從此基督教逐漸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君士坦丁大帝並於西元330年起,於愛琴海的北端地區、進出黑海的要道旁邊,構築一座羅馬帝國的東都,命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後來這一座都城,在西方漫長的中世紀裡,特別是在以羅馬為首都的西羅馬帝國,於西元476年滅亡之後,一直是西方文化、宗教、經濟、及政治的重要堡壘。君士坦丁堡繁榮了大約一千年,最後在西元1453年被信回教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攻下,改名為「伊斯坦堡」至今。我們此行,也造訪了這一座古老,但於今卻更加繁華的城市。
從以上的簡介,和文中所列timeline圖表,可以看出愛琴海地區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此外,這個地區的古史斷代以及文化脈動,和中國的上古史有很多契合的地方。這是我多年以前、初識古希臘歷史和文化的時候,為之驚歎的一件事。@#
──轉自
(點閱【愛琴海之旅】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