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453-2018年天象揭秘-上部

逆天而為痛悔遲3:精準的預言,天道的展現

作者:古金
font print 人氣: 4300
【字號】    
   標籤: tags: , , , ,

第三章 精準的預言,天道的展現

(接前文 逆天而為痛悔遲:453-2018年天象揭祕2

上一章我們講述了熒惑守太微、守房兩種經典天象,對應著後周世宗柴榮逆天滅佛的歷史教訓,再次展示了天象與人間精妙的合一。

柴榮信命,篤信天意的預言,但是真正的預言,卻沒有摸到邊。在五代時期,唐朝的大預言書《推背圖》已經風靡華夏。那時《推背圖》還沒有出現蓄意造假的偽本,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預言,因為極為準確,所以越傳越盛。五代亂世,很多人給孩子取名字要從《推背圖》裡選字,希望孩子能應讖而飛黃騰達;很多有野心的人鑽研《推背圖》,看看未來的天命所歸,再決定是不是造反,或者追隨誰造反。其實,如果柴榮能認真看一下《推背圖》的話,不難看出自己命定的運程。

1. 一日不差的預言

圖3-1: 金批本《推背圖》第十四象

《推背圖》這則預言貌似簡單易懂,預言的是五代十國,主角是柴榮,但是,一千三百多年來,這樣的表面解析不但有誤,而且錯失了天機!

李樹得根芽 石榴漫放花:「李」,五代時沙陀人李存勖百戰滅後梁,建立後唐,生根發芽(傳帝幾代);「」,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借契丹兵力滅掉後唐,建立後晉,二世而亡,後晉姓石;「榴」,諧音「劉」,劉知遠取代後晉,建立後漢,劉漢王朝同樣二世而亡。

枯木逢春只一瞬:「枯木」是柴;「逢春」指發芽、榮發,喻後周世宗柴榮。與圖中相應,圖中的柴,榮發,也喻指柴榮

句意上又指:柴榮勵精圖治,文治武功,可惜後周的欣欣向榮只是一瞬間,柴榮登基沒幾年就去逝了。他7歲的兒子即位半年,就被宋朝和平取代。

圖中柴發芽的只有一株,諧音「朱」,喻指後梁皇帝朱溫建立的王朝姓。喻五代亂世從一株(一朱)而起,終結於柴榮。

讓他天下競榮華:五代時期天下混亂,群雄割據,競相謀取榮華富貴,稱帝稱王的此起彼伏,又暗含「榮」字。

907~960年期間,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中原大地上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此外,中原以外的地區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10個小國政權。

金木水火土已終:以金木水火土五行,喻五個朝代的更替終結。

十三童子五王公:五代共13位皇帝,13位君主一共50多年,在位時間很短,故喻為「童子」。

清朝初年的才子金聖歎,把這句解釋為13帝,但是沒算最後一個周恭帝柴宗訓,有誤。儘管柴宗訓虛歲七歲即位,八歲被迫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也不能不算為皇帝,如果柴宗訓不是皇帝,他的禪讓就是非法的,宋太祖趙匡胤得來的帝位也是非法的。柴宗訓的帝位,是被宋朝承認的,恭帝的諡號就是宋朝給上的。所以他應被歷史認定為帝王。

那麼五代應該是14帝麼?現代史書上也認定五代時期有14個皇帝——也有誤。這是把弒父篡位的後梁郢王朱友圭也當成皇帝了。朱友圭殺掉父親朱溫,自立為帝只有10個月,就死於弟弟的政變,死後被廢為庶人。如同上一章太子劉劭弒父奪位,10旬被滅一樣。

圖3-2:912年熒惑逆行守心天象圖。(後梁太祖朱溫死)

歷史上一直都不承認他們的帝位。現代人認他為帝,等於認袁世凱為帝一樣,給篡逆平反,是不對的。

由此可見,《推背圖》以13童子比喻五代13位帝王,是很準確的預言,準確的超越了近代認知的歷史。

英明重見太平日:人民終於迎來了英明治世的皇帝,可以安享太平了。

五十三參運不通:現在都沿襲金聖歎的解釋:「五代共五十三年」,又誤,有失天機!

古代以虛歲計歲,《推背圖》,也都是以年代跨度記年的。如第2象預言唐朝國運的「二九先成實」,諧音「二九乘十」,是290年,唐朝從公元618~907年,在《推背圖》中記為跨度290年。如果按金聖歎的方法算,就成了289年。而五代,從907~960年,《推背圖》該算為54年,所以本句不能按金聖歎之說解為53年。

再深入辨析:宋太祖陳橋兵變發生在960年漢曆新年的第三天,趙匡胤黃袍加身——五代後周運數不通了,次日趙匡胤就回兵受禪登基。

所以本句應解為:五代歷經53年零3天,運程就不通了——陳橋兵變,宋朝開篇了。

「參」:暗指「叄」:大寫的「三」,古代指「三」,如驂馬,就是三匹編組拉車的馬。所以,這裡的「五十三參」,是預言五代的運數為53年零3天,精確到1天!

五代十國紛紛擾擾,但《推背圖》這象預言的時間一天也不差!且文辭優美、氣勢恢弘,堪稱中國古典文學中神來之筆。

這個絕妙的謎語,在《推背圖》成書1300多年後,直到當代才破解開來,這也能印證《推背圖》不是古人的偽作,也不是金聖歎編造的偽書。

「參」字還有一層含義,一字雙關,「參運」,有算卦之意。「五十三參運不通」,更深層的意思,是參運到第53年,五代運程就不通了,五代的第53年,也就是959年,到底參運到什麼了呢?

顯然是上一章講到的959年熒惑守房的天象,只有結合精確的天象,預言才能做到一日不差的精準!

圖3-3: 西元959年天象圖——熒惑逆行守房宿,柴榮滅佛遭天責。

有人可能會問:《推背圖》的作者能有那麼高的天象造詣?不會是後人附會強加的吧?

其實何止這些?《推背圖》的天象預言,至少精準到當今的2017年。但是,如果單單講述《推背圖》對當代的預言,沒人信,只有結合歷史的驗證和奠定,才能可信地展現當今天象對人間的真正警醒。

2. 大預言《推背圖》簡介

《推背圖》成書於唐朝初年,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預言書,預言的都是朝代的大事和更替,因為奇準無比,彰顯天意,所以流傳甚廣。在五代時就炙手可熱,到了北宋竟然到了「家家都有」[1]的程度。

歷代禁書,偽本百出

《推背圖》對朝代興亡的預言,精準得令人嘆為觀止,深為歷朝統治者忌憚,所以一直被列為禁書,但是越禁,流傳越廣。

南宋史學家岳珂所著的《桯史》,記載了《推背圖》被官方造假的故事:宋太祖禁讖書時,民間多有藏本,禁不勝禁。趙普上奏:藏《推背圖》的人太多,株連的人太多。太祖說:「不必多禁,造假本混入就行了。」於是下令取舊本《推背圖》,除了已應驗的各象之外,顛倒後邊各象的順序,製作了百部偽本流傳。於是大家就不知道哪個是真本了,間或有存《推背圖》的,因為不再靈驗,也就不藏了。

但是這並沒有影響後人對《推背圖》的熱衷。偽本的存在,反而激發了後人去偽存真、探尋真道的興趣。至今在互聯網上,仍然高居中文圖書點擊量的榜首。

沉澱偽本 浮出真機

當今流傳最廣的、源自清朝皇宮的金聖歎批註的《推背圖》。因為時間的檢驗,淘汰了大量偽本,最終把這個接近真本的「順序顛倒本」烘托了出來。

如果能重新歸正順序,就能看到對當代和未來的預言。但是對於經典的預言,只能在事發之後,人們才能看懂預言的謎語,難道歸序只能是「事後諸葛亮」?

好在我們有天象的輔助,作為連貫的時間坐標。這樣就可以把《推背圖》預言的當代事件,根據那些天象的標記,按照時間順序歸正,警醒世人。

3. 《推背圖》作者李淳風,數學、易學、天文學、文史學、天象學家

《推背圖》的作者李淳風[2]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易學家,屈指可數的天文學家,還是唐朝著名的數學家、文史學家。

改進渾天儀

圖3-4:臺灣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的三重環古渾天儀,始於李淳風。

而今我們現在看到的古代的渾天儀,是李淳風在張衡二重環結構基礎上,改進發明的三重環渾天儀。這是古代觀測天象最精妙、最基本的儀器。

迄今最早的宇宙星圖

圖3-5:敦煌藏經洞出土的迄今世界最古老的星圖,全長1.98米,上圖是24釐米的局部。

1907年,英國人斯坦因從中國敦煌藏經洞盜買走了大批文物,其中有一副長1.98米的手繪星圖,現存於英國倫敦博物館。這是迄今發現的世界最早的星圖。標定了不下1339顆恆星的位置,其中200多顆亮星位置異常準確。

從星圖上的「臣淳風言」和對李世民的「民」字的特殊避諱,近來認為是李淳風所畫。

精算日食,正史首次

史料記載:李淳風校成新曆,稟報太宗說要發生日蝕(食)。古代認為日食對天子是不祥之兆,而且當時沒人能預報。唐太宗有些不高興,對李淳風說:「如果沒有日蝕,愛卿你怎麼辦?」

李淳風說:「有如不蝕,則臣請死之。」到了算定的那天,太宗在庭院裡等著,看著沒有日食的跡象,就對李淳風開玩笑說:「我放你回家,和老婆孩子告別吧。」

李淳風說:「還早一刻鐘。」他指著日晷的指針影子說:「至此而蝕。」

果然,「如言而蝕,不差毫髮」[3]。

如今用天文軟件還原古代天象,結合史料考證,我們可以把這段精確預測日食的時間鎖定在639年(貞觀十三)年9月3日,這是貞觀年間食分[4]最大的一次日食。

圖3-6:唐太宗貞觀十三年(639年9月3日)長安日偏蝕示意圖(今重慶等地日全蝕),李淳風準確預測,為歷史記載的首次。

卓越的數學家

李淳風主持編定、注釋了《周髀算經》、《九章算術》、《海島算經》、《孫子算經》、《五曹算經》等十部數學專著。經過他的詳細的推演,使古代算經由艱深晦澀,變得易學易懂,後來成為唐代國子監算學館的數學教材[5]。

李淳風注釋的算經,對當世和後世的影響很大,他被英國學者李約瑟博士譽為:「整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數學著作注釋家。」

文史學專家

修史,一直被認為是古代文人的最高成就。唐太宗一朝修訂編寫了大量史書,李淳風參與了自己專業的部分,整理撰寫了《晉書》、《五代史志》[6]中的《天文志》、《律曆志》、《五行志》,也參與了《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的天文部分。

李淳風最著名的作品,除了《推背圖》,就是《乙巳占》。

4. 天文學、天象學專著《乙巳占》

李淳風的《乙巳占》流傳至今,是古代天文學、天象學巨著。其中詳細記述了渾天儀的結構、製作方法,準確定量計算出了冬天太陽(相對地球)運行加快、夏天運行減慢的數值,早於著名天文學家「僧一行」。書中還首次給風力定級。

《乙巳占》對全天恆星、分區首次做了全面的介紹,詳盡描述了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在總結古代天象學的基礎上,詳細描述了天象分野(分區)與人間對應關係,辨析了行星、彗星、月亮運行軌跡在人間的對應的意義,還有雲氣、風候等占卜、預測學內容,被近代視為「糟粕」——其實正是神傳文化中的精華,正是憑著這些精髓,李淳風毫釐不爽地推算出日食的時刻、研製曆法、預知未來。

下一篇我們就開始看看《乙巳占》講出的天道,在300多年後展現人間之時,是如何被後人誤解,鑄成千古遺憾的。(未完,待續 逆天而為痛悔遲:453-2018年天象揭祕4

註釋:

[1]「家家都有《推背圖》」是北宋神宗的話。據北宋莊綽的《雞肋編》記載:王安石變法時嚴厲打擊政敵,忠直的大臣都被排擠,他打擊諫官范純仁(范仲淹次子),甚至要連坐范家全族,找不到理由,就說范家藏有禁書《推背圖》。宋神宗實在看不過去了,就說:「此書人皆有之,不足坐也。」

[2]《推背圖》的作者,民間原來傳說是李淳風、袁天罡,或者兩人合著,但是史料上,只有「唐李淳風做推背圖」,見於南宋史學家岳珂(岳飛之孫)所著的《桯史》。以前做過詳細考證,得出過作者是李淳風的結論,這裡不在此處贅述。從本章《推背圖》和《乙巳占》的對應,也能看出作者同為李淳風。

[3]《隋唐嘉話》:唐朝集賢殿學士劉餗所著,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多被後世史書典籍引用。

[4] 日食食分:指日食在某一觀測地點,太陽視直徑被月球遮住的最大值,與太陽視直徑的比值。

[5]《舊唐書‧李淳風傳》。

[6]貞觀三年(629),唐太宗下詔修六代史書,經大臣商議,認為北魏史已有北齊的魏收和隋魏澹兩家的《魏書》,「已為詳備,遂不復修」。因而決定只修梁、陳、北齊、北周、隋五代史。由魏徵總監諸史。貞觀十年正月,五史修成,共紀傳二百四十一卷,但五史全未修志。唐太宗將這五部史書稱「五代之史」,於是唐朝人便把梁、陳、齊、周、隋五史合稱「五代史」了。現今很多人不知道在唐朝初年還有這個「五代史」的稱呼。

貞觀十五年(641)唐太宗詔修《五代史志》,命于志寧、李淳風、韋安仁、令狐德棻、李延壽等編纂,並由令狐德棻、長孫無忌先後監修,歷時十五年,到高宗顯慶元年(656)才完成。其中《禮儀志》七卷,《音樂志》、《律曆志》、《天文志》各三卷,《五行志》二卷,《食貨志》、《刑法志》各一卷,《百官志》、《地理志》各三卷,《經籍志》四卷,共三十卷。俗呼為《五代史志》。@#

點閱《逆天而為痛悔遲:453-2018年天象揭祕》相關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