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5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孟憲騰台灣南投報導)「藝術家就是一個注重個人修為的人,而陶藝作品會為藝術家代言。」彰化縣員林鎮童窯工坊的江富山認為,從事陶藝創作的歷程就是他追求作品美感與實用巧思的歷程,而作品就體現自己由陶藝創作中所提煉出的理念與人生領悟。
從童顏歡笑中學習 把別人當作自己
江富山原本學習機械工程並從事相關行業,921地震那一年,他開始思考轉換跑道。當時,他的弟弟正在嘉義從事兒童藝術教學,於是他開始參與弟弟的陶藝課程。他們先教導孩子捏塑陶土,然後再運送到窯場進行後製。對這些孩子而言,作品都是他們珍惜的寶貝,然而,作品可能在運送過程中破損,當作品完成回到手中時,孩子所露出失望的表情,往往糾結著江富山的心。這個經驗讓他領悟到自己要珍惜孩子的作品就像珍惜自己的作品一樣,「把別人當作自己」。
在作品中體現美感與實用
江富山表示,「我創作的是作品,不是商品。」不管這些作品的市場價格如何,我都會考慮到美感、實用與使用者的感受。作品代表著創作者的理念以及人生經歷。江富山在求學階段就吸取了機械工程的養分,並由這些養分中展現了作品實用與精準的風格。
對他來說,創作的過程就是系統化思考的過程。茶壺蓋子必須密合,大小必須適宜,氣孔的位置也必須多方考慮,這樣一來倒茶時才能具有優雅的美感,又具有實用性。甚至連裝飾土的溼度都要再三斟酌,這樣才不會因為陰乾及燒製時的收縮而影響美觀。「東西要做到最好,因為作品為幫你說話。」
這樣的實用巧思,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被仿冒。江富山表示,被仿冒是必免不了的,為了因應這些問題,我就不斷的創新,這樣就能繼續往前走。他接著說,他在北京的朋友也說:「,我們這裡文化大革命後,就變成沒有文化;沒有道德;沒有倫理,不知報應。」然而對江富山來說,他認為這些價值都很是重要的。藝術創作就是人生的體悟與提升的過程。
在0與1之間放下得失心
江富山表示,陶藝製作要經過練土、塑形、素燒、上釉、釉燒等過程,在這些過程中充滿了不確定性,只要其中一個環節出錯了,就沒有辦法產出完美的作品。所以,創作常常是在歸零與成功之間遊走。在這些年的歷練中,他漸漸地感受到,這個過程就是要讓自己時時保持追求完美的歷練,更是讓自己學習如何放下得失心的過程。
他表示,創作的過程中充滿不可控制的因素,所以,創作者除了更加精進技術和了解材料之外,更要「多做善事,幫助別人。」這樣才能得到上天庇佑。為了傳遞自己的理念與技法江富山在幼稚園到社區大學等各個階層不斷的授課,「一百個人中,只要有一、兩個人真正的喜愛陶藝,投入陶藝那就值得了。」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