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衣料第二‧絲織物的名分
羅之類的絲織物有中空的小孔用來透風取涼,它織造的關鍵在於用線繩作成的軟綜(絞綜)。用兩扇袞頭打綜,一個是軟綜,一個是硬綜。織過五梭、三梭(最厚的是七梭)緯線以後,踏起軟綜,自然會使兩股經絲絞組成絞紗孔,而不併合起來,形成網眼。如果一直織下去,不起條紋而普遍有孔的,就叫紗,織紗的關鍵也在兩扇袞頭。直到織花綾綢時,才可去掉兩扇袞頭,轉用八扇桄綜。
左右手各用一梭交織成的叫縐紗。經線單起單落織出的叫羅地,用經線雙起雙落織出的叫絹地,經線每隔四根提起一根織成的織物叫綾地。提花織物分為平紋實地(素地)與斜紋綾地(花地),綾地光亮,實地較暗。先染絲然後織成質地較厚密的織物叫緞。(北方的屯絹也是先染絲)。絲在織機上如織兩梭平紋、一梭起絞綜,形成一排排紗孔的,叫作秋羅,這種織法也興起於近代。江蘇、浙江的秋羅,福建、廣東的熟羅,都是供官紳作夏服用的,而屯絹是為地方小官用來作錦繡的代用品衣料。
原文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卷‧分名
凡羅,中空中路以透風涼,其消息全在軟綜之中。袞頭兩扇打綜,一軟一硬。凡五梭三梭最厚者七梭之後,踏起軟綜,自然糾轉諸經,空路不粘。若平過不空路而仍稀者曰紗,消息亦在兩扇袞頭之上。直至織花綾綢,則去此兩扇,而用桄綜八扇。
凡左右手各用一梭交互織者,曰縐紗。凡單經曰羅地,雙經曰絹地,五經曰綾地。凡花分實地與綾地,綾地者光,實地者暗。先染絲而後織者曰緞。北土屯名勝,亦先染絲。就絲綢機上織時,兩梭輕,一梭重,空出稀路者,名曰秋羅,此法亦起近代。凡吳越秋羅,閩廣懷素,皆利搢紳當暑服,屯絹則為外官、卑官遜別錦銹用也。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