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5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廖素貞台灣雲林報導)現代社會意外事故頻繁,交通事故、運動傷害、甚至是鬥毆事件等造成的外傷,常是急診室中每天發生的場景。其中嚴重的顏面外傷會造成顏面部骨折。
成大斗六分院整形外科陳思翰醫師表示,大部分顏面部骨折的病人需先評估病人的意識情況,會搭配神經學檢查及斷層掃描,如確認病人有顱內出血狀況,就需優先考慮是否緊急手術處理。嚴重顏面部撞擊的病人,如有眼球視力的問題,就要緊急會診眼科醫師做後續治療。
陳思翰醫師指出,最常見的顏面部骨折有4種,包括:鼻骨骨折、顴骨骨折、上頷骨骨折及下頷骨骨折。
鼻骨骨折包括眼眶及鼻部附近腫脹、疼痛、變形、鼻出血,以及呼吸道阻塞的情形;顴骨骨折會造成眼窩凹陷、狹窄,導致動眼肌肉壓迫造成動眼困難及複視,也因為臉頰部的感覺神經受到壓迫而導致麻木。
而上頷骨骨折除與顴骨骨折所導致的臨床症狀相同外,嚴重的甚至會讓上顎位移破裂,導致咬合不正。至於下頷骨骨折,會影響咬合和咀嚼,也可能造成顳顎關節活動受限,張口或咀嚼困難。
陳思翰醫師說,顏面部骨折手術會把斷裂位移的骨頭回復原位,再利用骨釘、骨板、鋼絲,將斷裂的骨頭牢牢固定。在治療時,整形外科醫師會特別考量不要在臉部留下疤痕,把手術傷口盡量隱藏在口內、上下眼皮的皺褶等不明顯的位置。術後則藉由上下顎間鋼絲固定、副木固定,避免壓迫及撞擊。一般在2-4 週內骨折處就會產生纖維性癒合,6 週左右骨折處即可以完全癒合。
陳思翰醫師指出,顏面部骨折手術需術前審慎評估,和病人與家屬充分討論,不需在急診即倉促進行。一般會由神經外科醫師和眼科醫師先評估、治療病人腦部及眼球的傷害,且配合顏面部冰敷、沖洗口腔保持清潔,及更改液態飲食避免過度咀嚼,於受傷1週後再進行完善的顏面部手術,通常會讓病人有滿意的面貌。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