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丹:大肆興建空置的購物中心為哪般?
【大紀元2017年05月15日訊】最新的《全球購物中心發展》年度報告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購物中心新增面積達1250萬平米,而中國以年度新增面積575萬平米再次拔得頭籌」;「在全球前十位最活躍的購物中心市場中,中國占據了7席」,它們依次為上海、北京、重慶、成都、南京、深圳、天津。然而,這裡所稱道的「活躍」,僅限於用來說明這些購物中心的大肆興建,若用來形容使用和經營的狀況,就顯得有些諷刺了。
有關購物中心的使用和經營狀況,經調查得出的數據其實並不太樂觀。在中國接受調查的13座一、二級城市中,有9座均被認為是「承擔了中度或高度的過量供應風險」。由於市場活躍度下降,一些購物中心不得不延期開業;由於在預租階段租不出去,2016年全國50%的新增購物中心都將完工日期延長了至少六個月。
既然做買賣,必然要考慮到投入、產出以及由此可能引發的風險。對比上述兩組截然不同的數據,我們或只能得出兩個結論,要麼是興建者的腦子有問題,要麼是大肆興建的背後還有其它更重要的原因。事實上,只要看了此前一年,即2015年的兩組數據,大家就會發現,策劃興建購物中心的領導們其實並不糊塗,他們只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罷了。
2015年,中國的購物中心新增面積比2016年還多,已超過600萬平米。但另有2014、2015年的數據顯示,中國一、二線城市的商鋪以及購物中心都呈現出了不同比例的空置率。僅就商鋪而言,市場空置率最高的是瀋陽,2014、2015年分別為18.2%和18.5%,呈現出上升的態勢。繁華都市上海分別為10.7%和12.4%,也是有增無減。再說購物中心,2015年,青島以27.8%的高比例排在各城市的首位。天津、重慶的空置率都在10%以上,但此後的2016年,這兩座城市仍在全球購物中心新增面積的排名中躋身前十。
從這種根本不管是否會空置,一味的要在中國各地矗立起一座座摩登高樓的執著中,虛空的繁華、慘澹的光鮮根本就不難被識破。因為假的真不了,購物中心的存在意義原本就不是用來炫耀偉岸的身姿以及光鮮的外表的;無人問津,將直接涉及投資者的財富折損。
如今,縱觀國內,人民幣貶值、通脹加劇、老百姓的購買力持續疲軟。而另一方面,商家在高稅收、高房租的巨大成本面前,誰都不會選擇去當鋌而走險的冤大頭。上當受騙的承租者越來越少,捂緊了口袋、不聽忽悠的越來越多。這就是中國經濟畸形發展到今天無法掩蓋、無法作假的事實。因此,不建購物中心還好,一建就徹底暴露了。
然而,這種「死要面子活受罪」的狀態似乎還在繼續。從2016年呈現出的不相上下的新增面積來看,習慣了「假、大、空」,不怕被人看到「鬼城」林立的中共官方仍打算將空置率越來越高的購物中心持續興建下去。主管部門似乎鐵了心,決不活在眾人的眼光裡。而原因就在於,領導們或許早已知曉,不建比建死的更快、輸得更慘。
在領導們看來,興建這類大型設施,至少能實現一部分化工、建材等支柱產業的利潤。商場裡的商鋪無人問津沒關係,最起碼,工廠能聽見冶煉、鍛造的轟鳴聲。沒人消費也沒關係,最起碼,工廠裡的工人還有微薄的工資可領;哪怕企業年年虧損,領導們也能照拿高薪。更重要的是,國家的所謂「支柱產業」仍舊可呈現出一片如火如荼、有事可乾的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將無數噸鋼筋、水泥從工廠搬到馬路上,或許並無可厚非。但問題是,這種讓權貴們先富起來、直到今天仍欲罷不能的工業經濟,伴隨著持續的增產,給環境也帶來了難以修復的巨大傷害。有專家算過一筆帳,中國因環境被破壞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樣是一筆不小的數額。
最終,這個國家的國民不僅要為領導們的決策買單,也將要為自己的身心健康背負上更多的經濟負擔。如此,我們不禁要問,中國這般尋求發展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中國人努力去實現這種到頭來損失慘重的發展又是為了什麼呢?
不難看出,興建購物中心也好,把房子拆了建、建了拆也罷,都決不只是把鋼筋、水泥搬到馬路上這麼簡單。因為整個社會中的一切資源、大自然的一切因素,都呈現出了循環往復的狀態。被善用,實現的便是良性循環,若用來謀取私利,則是積重難返的惡性循環,並且每個人都會一直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深受其害。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