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F是一位有個性、有主見的都會女子。這幾年,她堅決抗拒使用時下簡易、快捷的手機通訊軟體;因此,人「隱居」於市中心,卻有遺世獨立的意味。
F的理由是:這些3C產品容易誘使人耽溺、玩物喪志;所以,能免則免、敬而遠之方為上策。出發點雖沒錯,但也有見樹不見林之失。其實,關鍵點不在物,而在人,是心在起作用。
有一則故事聽來荒誕,卻發人深省:財主大擺酒宴,席間大伙划拳行令,熱鬧非凡。一位老漢因牛肉沒嚼爛而卡住脖子,頓時大汗淋漓、翻白眼,情況非常危急。眾人紛紛為他想辦法處理,在幾番折騰之後,終於吐出牛肉。財主見狀,要眾人回家,並表示有這前車之鑑,從此再也不吃飯了。
顯而易見的,問題的關鍵點不在牛肉、豬肉或其它東西,而在老漢如何起心動念?做了甚麼事?同樣的道理,手機、軟體都只是媒介,使用者的態度不同,結果必定有所不同。
《莊子》書中有一句話,「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大意是指:利用外物,而不被外物所役使,這樣怎麼會受到牽累呢!莊子的觀點在:能得心應手的「物物」;又能保持「不物於物」的心境,就可免於為物所累。
愛爾蘭劇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戲言:「除了誘惑,我什麼都能抵抗。」其實,誘惑是無所不在的。何況不只是物,舉凡對名聲、利益、情感等的痴狂或沉迷,都可能支配我們的身體和思想,導致愈陷愈深而無法自拔。
由此觀之,F選擇遠離誘惑的方式,不無道理;另外,她的堅持與定力,也值得稱許。只是,避開,不免流於治標,正本清源之道還在人心。切中這個關鍵點,那麼,任憑外界的繁雜、紛擾,還是可以長保內在的清朗、平靜。@
責任編輯:方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