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衣料第二‧蠶的種類
蠶有早蠶、晚蠶兩種。(早蠶是一年孵化一次的蠶。晚蠶是一年孵化兩次的蠶。)晚蠶每年比早蠶早五、六天孵出(四川的蠶孵出時間不同),晚蠶結繭也比早蠶早,但晚蠶的繭比早蠶的繭要輕三分之一。當早蠶結繭時,晚蠶已出蛾產卵,晚蠶的蠶蛹不可以食用。再用上面講過的三種方法浴種,都要細心注意來源的標記,萬一弄錯,比如將已用天然露水浴過的蠶種再進行鹽浴,那麼蠶種會全部便空,不會出蠶了。
蠶繭有黃、白兩種顏色。四川、陝西、山西、河南只有黃繭,嘉興、湖州只有白繭。如果將白繭雄蛾和黃繭雌蛾交配,它們的後代結出褐色的繭。黃色的絲用豬胰漂洗後,可以變成白色,但這種絲不可以染成青白和桃紅色。(豬胰是從豬脂肪提製的肥皂。)
蠶繭的形狀也有好幾種。晚蠶結成束腰像葫蘆形的繭,天然露水浴過的蠶結成尖長像榧子形狀的繭,或扁圓像核桃形的繭。還有一種蠶不怕吃沾泥的桑葉,叫「賤蠶」,得絲反而多。
蠶的皮色有純白、虎斑、純黑、花紋等種,吐絲的數量相同。
現在一些農家將一化性雄蛾與二化性雌蛾交配,而培育出良種,是令人驚奇的。
柞蠶
柞蠶(野蠶)不需要飼養,可以自己結繭,這種蠶出於青州、水等地,樹葉枯黃時自己生成蛾。 用柞蠶絲作衣服,可以防雨且耐髒。柞蠶的蛾鑽出繭殼馬上就可以飛,不在紙上產卵傳種。其他地方也有這種柞蠶,但很稀少。
原文
《天工開物》乃服第二‧蠶種
凡蠶有早、晚二種。晚種每年先早種五六日出,川中者不同。結繭亦在先,其繭較輕三分之一。若早蠶結繭時,彼已出蛾生卵,以便再養矣。晚蛹戒不宜食。 凡三樣浴種,皆謹視原記。如一錯誤,或將天露者投鹽浴,則盡空不出矣。凡繭色唯黃、白二種。川、陝、晉、豫有黃無白,嘉、湖有白無黃。若將白雄配黃雌,則其嗣變成褐繭。黃絲以豬胰漂洗,亦成白色,但終不可染漂白、桃紅二色。
凡繭形亦有數種。晚繭結成亞腰葫蘆樣,天露繭尖長如榧子形,又或圓扁如核桃形。又一種不忌泥塗葉者,名為賤蠶,得絲偏多。凡蠶形亦有純白、虎斑、純黑、花紋數種,吐絲則同。今寒家有將早雄配晚雌者,幻出嘉種,一異也。野蠶自為繭,出青州、沂水等地,樹老即自生。其絲為衣,能御雨及垢污。其蛾出即能飛,不傳種紙上。他處亦有,但稀少耳。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